在城里的道理。
这大明觉得城池在防守上的巨大价值,开荒团肯定不买账,觉得一文不值。君臣枉自开心了半天。这一下子君臣如坠冰窟,都没了兴头。
李鋕道:“咱这辽东军队,这战力不说也罢,都是浪费钱粮。对我们大明来说,现在除了每月一笔巨大的饷银粮草支出,还有什么意义?这就是那个叫什么……对了,负资产。咱们想甩包袱,李易心知肚明。有李胜义十多万军队在辽东,早已
经试看天下谁敌手了,还要咱们那帮窝囊士卒做什么?大明不要,他们就爱要?所以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能把辽东几个孤城,卖那么多钱。”
万历晃了晃脑袋,清醒了一下自己,嘟囔道:“这负资产李易不想要,可是我们也不想要,总得想个办法卖给李易,除了他,也找不到别人接手啊……”
户部侍郎梁悠道:“这做生意只一个买主,着实难办。就不能有第二个买主?有个竞价才好。”
一句话换来了集体的鄙视。
谁吃撑了,敢招兵买马?
论起大明敢招兵买马,还不怕打棍子扣帽子的,也就李易一个。总不至于把这些士兵卖给蒙元或者后金吧?这主儿怎么当的官?这也太脑残了。
不过万历帝不动念则已,一动了这个卖了辽东这些孤城的念头,就不可抑止。
不仅是万历,朝臣们也一样。
现在谁都明白,李易是不可抗衡的强大存在。但是,现在看去,李易有他自己的目标,恰恰这些目标里,没有推翻大明的意思。
貌似李易想的就是开疆拓土,救民水火。有这样大的武力,却不想当皇帝,这些读书人还真看不明白。
最终,这些研究员确定:李易出身佛门,他的师弟或者说弟子,也是出身佛门,应该是佛家慈悲为本,善念为怀的文化,感染了他。让他一心想救苦救难当圣人。
可是也不对啊,李易这些人对海外下手的时候,貌似也没有什么慈悲、善念啊。
这真让人不明所以。
既然确定了李易没有反意,那大明周边的不良资产,就尽快处理掉,避免把大明拖进深渊。
斩断辽东这个吸金坑,大明等于清除了毒瘤,即使国内再艰难,也能缓上一口气。
甚至有些混蛋大臣,提出了更大胆的计划:干脆裁撤军镇,反正外面异族有开荒团抵御呢,留着这些军镇干嘛。寄希望于这些军镇抵抗开荒团,不如寄希望于开荒团不造反更靠谱。
别说,有啥大臣,就有啥皇帝。万历帝倒觉得这提议有理。
他现在是破罐子破摔,反正军事上我和开荒团差得太远了,既然这样,干脆边防
都归你开荒团吧。
不过这个想法,还是被老成持重的大臣们否定了。自己有兵,起码可以应急啊。
再说你把军镇解散,万一这些军头流入民间,造反怎么办?这些人可都属于不安定因素。总不能把这些军镇,也卖给李易吧?
朝议结果,李鋕推脱不得,还是受命出使。
当然名义上是观礼受降仪式,实质要干的活,当然是卖掉辽东这些孤城。
卖掉这些孤城有必须的理由:第一就是军人费钱,第二就是大明缺钱。
至于价格,给李鋕一个底线:1000万两白银。
这真是白菜价了。十来个大城,数十个小城,大明二百年,投资建设的钱不可计数。但是这城墙什么的,人家开荒团真的不稀罕,也就别提卖高价了。要多就把人要跑了。
可是大城周围还是有许多土地的,比如沈阳、铁岭周围,一两千万亩土地是有的。再加上辽西各城周围,也有许多土地。
不过这些土地进开荒团手里值钱,可以立刻移民。可是如果大明想移民,那就是东施效颦。哪个商人百姓敢信任大明能保护他们?
现在那些商人,都跟着开荒团的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