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当自己家来经营了,要不要这些城池都一样。更何况他的钱也不是无穷尽的,填了建设辽东的大坑,坑定在别的方面就捉襟见肘了。这卖地是有些晚了。
不过万历帝又操心起李易来:不管怎么赚来的,这李易也太有钱了吧?不过再有钱也不能这个花法,这不是败家吗?
是不是败家呢?李易的高层会议有了定论,肯定是败家!
李易和王吉在一起,又召集了几个计算人员,大致估摸了一下铺设水泥路的成
本里程,李易又按后世的记忆,圈画了几个水泥厂的大致位置,就不负责任的炮制出了这个投资方案。
现在李易正召集了鲁平的全班人马,王吉的工程建设人员,四十多人济济一堂,李易正在做最高指示,大家都在拿着工学院研究出的简易木炭笔,李易给这个东西命名叫铅笔,在做记录。
李易对鲁平团队道:“这适合制作水泥的矿山多得是,你们一定要注意交通方便,为了减少路上运输成本,可以多建几个水泥厂。反正成本也不算高,而且这个东西不仅修路,建房什么的也用得到。配方还要在实践中多琢磨,争取能更完善。”
鲁平也正想提议在重要节点位置,多建几个水泥厂,这样可以减少路上水泥的运输成本。至于完善配方,那是自己份内的事。于是连连点头。
李易对王吉庞大的团队道:“修这水泥路,每一丈多必须留一指空隙。”
王吉问道:“司令,这是为何?”
李易道:“水泥会热胀冷缩,不留空隙,夏天一热,路面就会挤破。至于多长路面留多宽缝隙,你们自己多试验几遍,反正还有时间。不过这个可千万大意不得,不然这路就白建了。”
王吉对于这热胀冷缩的提法,倒是不陌生。建筑上许多都要注意留下膨胀缝隙,不过这水泥路面也有这个特性?自己这建筑专家不知道,司令怎么知道的?
李易接着道:“辽东冬天一封冻,营口港就会结冰,我们海运就会和辽东断绝。这个太耽误事了。大明太祖跨海征辽东,登陆的地方朱太祖命名为旅顺口。那就有一个天然适合做港口的地方,冬天也不结冰。建好这个港口,辽东才真正和南方连成一体。不过也要把驿路快速修起来,不然就那破路,运什么都是麻烦。”
这旅顺港后世可是世界五大军港之一,天然良港,地势优越。清朝曾经拨款100多万两白银建设这个港口,作为北洋水师的重地。李易拨款200万两白银,含金量可远超清朝。因为李易的工人可是免费的。
“至于锦州港,以后还涉及到和草原的联络,也是重要得紧。锦州海面冬天虽然上冻,但是不封死,一样可以往来船只。位置就在笔架山向南一些比较好。”
锦州的海滩下降缓慢,李易后世在海边,一个早晨可亲眼见一挂马车,哗啦啦奔向大海,直到消失在远处的朝阳中看不见。
那是运送水产养殖箱的马车,可不是自杀的,是半米深的海水延伸得太远。
这不告诉他们大致的选港地点,一点点找起来可就太浪费人力物力了。
不过这让王吉这些人更仰视了:司令日理万机,还走到哪处都注意山川地理,这
可太让人佩服了。
他们哪知道,后世旅游者,站笔架山上,谁都能看到锦州港呢。
李易紧锣密鼓的筹备建设港口,驿路,看起来就是心血来潮,简直儿戏一般。从没有和开荒团高层任何人交流,也没有征得任何人认可。
其实,李易绝不是心血来潮,他现在第一,要消耗俘获的大量劳动力。
总不能放在大明,和大明百姓争工作岗位吧?
第二他也需要拉动大明经济。不过后世在那样经济实力下,想修一条路,也要筹划运算好久,可是现在李易同时打算上马这样多大工程,闭门造车就决定了。这一下,震动的不仅是天下人,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