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眼闭一只眼,宽容些吧。”
又不久,有人举报:某某根本不是开纺织作坊的,是开染布厂的,家里也就一两台自用织布机,过来冒充。
李易还是一笑置之:“毕竟也是做布的生意的,别太苛求。”
再不久,又有人说:某某是十几户人合伙到民间,高价收购了几十台纺机,得了保险单十几个人分的股份。
李易反过来宽慰别人道:“人家高价收纺机,低价卖给我们,不容易啊。都赔钱了,还追究这个事干嘛。”
没多久,长江中下游的民间纺机就贵了起来,价格翻倍上窜,内陆地区的纺机也跟着涨价,毕竟商人懂商机的从不缺。
到11月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明官府登记的纺织作坊不过是800家左右,有纺机1万多台。可是到上海报名出售作坊,移民种棉花的达到了2300家,纺机5万多台,而且还在络绎不绝有作坊来报名。远的已经有山东和广州的了。
这可真是一场财富的盛宴。大江上下,黄淮两岸,南到广东,北到京师,无数人直接或者间接的参加了这场盛宴。都吃得开心无比,满嘴流油。
直到有一天,一个朝鲜人,来保险公司,也要交出纺机,希望朝鲜国民也享受这个政策的时候,工作人员气得差点儿吐出一口老血。这大明人跟着浑水摸鱼也就算了,毕竟李司令大人大量,普惠万民。你说你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华夏,跟着起什么哄啊。赶紧打发走了事。
不过李易听到这个事还是感觉挺可惜的。政策面前一律平等,不能因为人家是外国人,就搞国别歧视是吧?气得崔芸又是批了李易一通,觉得这个人掉钱眼里了,不可救药。
这闹剧也传得太远了,直接获益的,是那些作坊主和假作坊主。李易宣称没法去大明官方核对,也不打假,一律都过了,欢欣鼓舞的拿到了保险单和种植协议。
最直接受益的还是运河两岸的灾民。这些灾民在运河边风餐露宿,就盼着李易有一天能再降甘霖,救他们脱离苦海,李易突然推出的这一政策,让许多人措手不及
。可是灾民早有准备。守在运河两岸的都被直接召集走,一下子,运河边清静了不少。
间接获益的是那些倒卖纺机的商人,和那些把纺机卖出了天价的普通百姓。
因为保险公司认可的作坊标准,是必须有20台纺机。其实这个标准不低了,可是人民的才智是无穷的,几家三五台织机小户合起来,不就有20台了?那个傻傻的李易,就这样被彻底忽悠了。
更何况8000两银子,抵得上后世千万人民币了。就算普通富裕人家,也未必有千万资产,这多家合作,一家拿个千两银子,可就不吃力了。
更何况这不过是前期投入,拿到保险单,立刻可以去银行抵押贷款同等金额的银子,自己只需要投入一笔灾民安置费和生产材料费就可以了。这就没几个钱了。
台湾也在南方,气候眼热,可不比辽东,又是棉衣,又是盖结实的房子,这只需要房子能遮风避雨就成了。前期投入少得多。
最后每家可落得几百亩地,传承子孙,也是皆大欢喜。
更何况棉花没等长出来,就有人坐等高价收购,还有比这更赚钱更幸福的事吗?
万历帝在宫中团团转,快被气疯了。他拿着女儿寿宁公主的信,两手颤抖。
寿宁公主是郑贵妃所生,郑贵妃是万历最宠爱的一个妃子,爱屋及乌,寿宁公主也成了万历帝最宠爱的公主。
要说这寿宁公主,历史上可因为一场闹剧,出了大名。
寿宁公主今年刚刚25岁。她继承了郑贵妃的优良基因,长得花容月貌,前几年嫁个安徽籍英俊老公冉兴让。婚后一见钟情,无论床上床下,互相满意,特别恩爱。
为什么是婚后一见钟情?婚前这个时代的规矩,这不是不许见面嘛。只能听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