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察觉身世(2 / 3)

血海里拼杀出来的人,可就是不敢面对黎民饿殍,现下不断有奏折呈递上去,可陛下看也不看,全然不顾大隋子民,真是让人寒了心。

李珉又何尝不是这样想?自己在户部任职,早已发现国库亏空,哪里还有粮草银钱供陛下出征?思及此前的计划,便问道:“父亲可知杨世叔作何打算?”

听到儿子所问,李子雄并未着急回答,而是四处查看了一番,然后才道:“起事势在必行,但如今并非良机,须我等按兵不动。”

杨世叔便是司徒楚公杨素嫡长子,现任楚公,此时的他正因出征高句丽而烦扰,对当今陛下来说征讨外敌是一句话的事情,想想他不去解决南方不断起义的农民军,反而因为裴矩几句话而征讨高句丽,内忧外患家国何以安定。

父亲,如果您尚在人世,看到这幅景象是否会后悔不已,您曾经拼尽全力也要扶持、助他登上太子之位,可曾想到他实是一个自大狂悖之人。

如今他更是变本加厉,对我们杨氏一族猜忌尤胜,难道非要等到他将我等赶尽杀绝吗?孩儿绝不会坐以待毙。

大业八年,隋炀帝的征讨诏令一出,仿佛将碎石投入湖泊,水面只是泛起一圈圈涟漪,实际上已然暗流涌动,大兴城看起来也是一片祥和,可这江山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重要时刻。

……

李子雄与杨玄感乃刎颈之交,两人皆为李珉长辈,更是他自小尊敬之人,长辈要起事,虽觉这是凶险万分之事,一招不慎便会满盘皆输,可李珉仍然没有反驳,即便他内心也在惴惴不安。

韦珪发现夫君自阿家处回来后便满腹心事,唯恐他忧虑过剩难以排解,担忧道:“夫君可是有为难之事?不如说予妾听听看。”

这种大不韪之事李珉哪里敢外泄,即便是自己的妻子也是不能说的,想了想便道:“无非就是户部那些陈年旧事,不值得娘子烦心的。”

可韦珪又不是目不识丁、被困于内宅的无知女子,她可是京兆韦氏长房嫡女,父亲乃是大隋开府仪同三司韦圆成,虽然父母俱丧,但也是在父母悉心教养下长大的有眼界、有见识之人。

虽然李珉什么都没说,可依据自己的了解,加上这几年满朝文武的动向,她也能猜得七八分。

大隋建立至今不过几十年,先帝在位时讨伐突厥,致使沙钵略可汗说出“自今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亲好不绝”的求和箴言,中原北方边境的居民也得以过上安定生活;渡江攻陈,上北下南从此一统。

更不用说征讨南方豪强、缓和民族关系等重大举措皆是于国于民都有好处,可就算是这样的先帝也犯了错,如今的陛下继承了先帝的果敢坚毅,并将其发扬光大,可以称得上是独断专行、好大喜功,丝毫没有继承先帝的勤政爱民、满腹智计,并且穷奢极欲到了鼎峰。

历朝历代都上演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韦珪知道大隋也不例外。只是没有想到先帝做得隐晦,而当今陛下当真是半分情面不留、半点好处不念,让杨氏一族心寒了,他们自然不肯就这么忍气吞声。

是以她猜测陛下穷兵黩武令杨世叔愈加不满,公公乃是世叔至交,一人起事另一人定当跟随,夫君自不会违背父意,也走上这未知路。

虽然猜得八九不离十,但韦珪并不会傻到直接说出来,还是装作不知道吧,知道了又无用,谁又肯听她的话呢?自己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照顾好女儿。

……

这边的李流月不知道外界发生了这么多事,来到这里之后愈发觉得自己的渺小,自己只是异世界来的一缕孤魂,机缘巧合才成为了阿娘的女儿,现如今正值多事之秋,乱世出英雄,就算天塌下来,也会有高个子的人顶着。

只要自己坚定跟随阿娘,一切就不成问题,只是冷眼瞧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只能眼看着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人一个个离开,这种感觉实在不好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