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已探明……!”斥候立刻向郑澧回禀道。
郑澧闻言,随即微微点头:“嗯……且继续探路!”
“其余人!除领头之人竖起点燃火把外,不得再暴露任何光亮,出发!”
随着郑澧一声令下,三营人马连同征募黎兵,尽皆跟随前方探路斥候,朝文昌县城进发。
三个时辰后。
尽管大军行军速度因天黑缘故,进展颇为缓慢,然清澜港离文昌不过十数里,因而此时,大军也已然行进至文昌县南门东侧一山林之中。
这会,大军离南城门不过三里,一旁便是清澜港通向县城之官道。
等了片刻,前方探路的黄正便领着几名斥候折回了大军之中。
他立马来到郑澧面前,回禀道:“启禀守备,文昌县南门与北门皆已关闭,城楼之上也有鞑子巡视,至于城墙垛口各处,也点有火把,隐约可看到人影……”
“嗯……本守备已知,且下去休息吧!”
“是……!”
…………
“传令兵何在!”郑澧待黄正率斥候退下后,即刻低声叫道。
很快,一名身着布面甲,头戴尖盔,尖盔之上插有一令旗者跑了过来。
“在!”
“且持本守备令,速令昌化营携黎兵朝文昌县南门进发!沿途将火把悉数点燃,大张旗鼓羊攻南门!”
“若鞑子追击出城,绝不可恋战,立刻退回……”
“得令!”
传令兵接过郑澧手中令牌后,立刻就朝后侧飞奔而去。
与此同时,秦明则在数十名战兵护卫下,扮作郑澧麾下一名亲将走了过来。
郑澧见此,立马让麾下战兵护卫左右,他则当即向秦明汇报了当前探得情况。
秦明闻听此言,先是沉思了片刻,又看了看左侧低洼处官道,即刻言道:“嗯……尔如此处置,还算妥当。”
“且传令下去,让崖州营弓弩手藏于此处林中,临川营弓弩手藏于对面林中,以此来封锁中间官道,待鞑子出城追击到此,立刻下令弓弩手急射,记住,绝不可出动刀盾兵与枪兵,以免因天黑误伤!”
“是……将军!”
郑澧应了一声,便亲自去布防了。
而秦明则借着火把左右观望了一下,却是皱了皱眉头。
但很快,他便想到了什么,率领数十名铁甲战兵,走入官道朝文昌方向而去。
片刻后,他发现官道在前方不远处,拐了一个弯。
从正面看去,远处官道形成了一片盲区。
他当即大喜,领着护卫战兵朝左侧林中走去。
很快,他便进入了官道左侧林中。
来到官道拐弯处所在丛林,立于此地后,他惊奇发现,此地竟乃是一处绝佳设伏点。
不过,他并未就此打定主意,而是又走下官道,从官道拐弯处观察此前所在丛林方向。
在确定自己计划无误之后,他这才领着数十名战兵就地埋伏在拐弯丛林高处。
当然,他也没忘遣人通知郑澧,让其知晓他之位置。
而郑澧在听得秦明所在设伏地点后,立刻便明白秦明之意,他当即下令,熄灭营中全部火把,就地埋伏于官道两侧高处林中,静候敌军到来。
…………
半个时辰过后。
昌化营携黎兵抵达文昌县城城下。
大军到来,自是被城楼之上鞑子所察觉。
很快,文昌县衙所在地。
一匹快马飞奔而来。
“报……报!”
“敌袭……!有敌来袭!”
很快,就见一名头戴凉帽,手持令旗,身着号衣,腰间倒挂一柄腰刀的绿营兵,闯入了县衙之中。
片刻后,高雷总兵栗养志便从“温柔乡”中爬将起来。
他在亲兵协助下,不慌不忙穿好盔甲,戴上尖盔,拿上佩刀后,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