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道:“会喘气的都站出来,移交城防。”
他们目不斜视,对这
些走错路的老卒并无任何鄙夷。
他们心知肚明,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大明的问题。
换成自己去面对眼下的难题,也未必能够安然无恙的躲避。
现实之所以是现实,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只有面对的能力,而没有改变的能力。
辽东之乱,牵扯前后五六万人,这些人想要反叛的不会超过百分之一。剩下的人都是被裹挟,无路可走的人。
他们可怜,也可恨。
一些老卒出列,他们老老实实的跟上,开始维修码头。如今的码头年久失修,军士登陆的比的是效率,而不是港口如何。
但要面对更大规模的开发,贸易,当下的规模不足道。
盖州在后世都不是良港,贸易几乎都在南方的金州卫,也就是后世的大连。
更多人被用在整修城中。
戚继光并未露面,他将此地交给一个千总,便奔向南方。他的任务是一口气吃掉三个卫所,此地可以供数万人耕种,容纳数万户。
但碍于辽东苦寒,战乱频发,一直都没有达到可容纳的人口上限,更没有足够多的百姓在此地开荒。
一直到新中国,东北的大开发才提上日程。
在那之前的开发都因为满清封关,不许百姓前往辽东开荒而一
点点消失。
后世的闯关东是近代开发东北的开端。
陆子吟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后世要做的事情,现在就去做,尽可能的迁移百姓,缓解中原腹地的人口压力,减少土地兼并。
他只想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一些。
“将军,盖州卫已经拿下。”
第二天,在金州卫外面,戚继光方才听到最新战报。
他问:“伤亡如何?叛军的抵抗如何?”
“叛军无一抵抗,些许人出逃,也被追回。我军无一伤亡,俘虏三千四百五十一人,获人口一万三千七百人。”
“让官员管理他们,尽可能的让他们有事情做,为自己所做赎罪。”
“卑职现在就派人送信给盖州卫。”
戚继光有些头疼,他不太懂民政,更不知道这季节辽东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但一想到这些人曾经反叛,现在还能吃白食,他就气的牙痒痒。
偏偏这时陆子吟下令的结果,他没有能力,也不敢去推翻陆子吟的决定。
更不敢违背。
“顺便派出海船,给平壤,以及天津卫送信,将此战结果上报上去。”
他嘱咐,尤其是朝廷,若是不知道辽东时局,只怕又会添乱。
大明朝廷特长便是外行指挥内行。
“卑职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