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让西北平定下来。
抓人杀人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李芳!”
“奴婢在。”
“你说说看,我大明西北改革之时,朝中是否有人从中作梗,阻拦改革?”嘉靖皇帝怒意不减,只不过这一次他不是冲着陆子吟,而是夏言。
“自然是有的。”
李芳心一横,说出来的话冰冷无情。他早就在司礼监就已经想清楚了,这件事情上面司礼监跟大明陕西行都司是一心的,至少大家都是大明重臣,都是皇帝亲信。
这一身份比外人更亲切。
更直白的缘故则是陆子吟这个月上书五次,涉及财政改革,官员增加俸禄,改革驿站。
现在没了陕西行都司的钱财,大明改革根本无法进行。整个大明朝现在都入不敷出,全天下的官员百姓都在等待陆子吟重开丝绸之路后,让大明贸易顺顺利利的进行下去。
“不瞒陛下,今年东南也不太平,许是海盗,许是走私,今岁入关的银两,比去岁低了不少。下面人说是倭寇作乱,组建新军导致。可有人上书说是别的原因。”
“李芳,你说说看,是什么原因?”嘉靖皇帝抓住关键点,他目光一凝,问道。
“主子,回话的人其实也不是外人。是平西伯的学生张居正
,跟他提拔的那个御史,叫胡宗宪。这二人在任上虽没什么惊世骇俗的成绩,却颇为清楚我大明江浙实情。”
“奏章呢?”嘉靖一开口,李芳赶紧将袖子里面的奏章送上来。
其实不是两份,而是来自于张居正,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的四份。
两文两武,在奏章上面描述的江浙并非是同一个江浙,武将说的是倭寇作乱,文官说得是沿海百姓参与走私,每岁走私高达百万之巨。
官商勾结以及士绅不纳税出售的丝绸,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胡宗宪圆滑,给出的数字并不庞大,约莫二三百万。
张居正却是不怕事儿的,他直言不讳,说单单是一个江浙每岁少缴纳的赋税便有二百万之巨,南直隶,福建,两广或多或少,每岁至少少缴纳千万两白银!
跟看冯保奏章不一样,对胡宗宪以及张居正的奏章,嘉靖皇帝看的很慢。他很清楚这两个人出现在江浙的原因并不简单,不是因为他们能力出众,才升迁调任。
而是陆子吟被江浙士绅排挤,赶去了西北之后,陆子吟留下来的两枚棋子。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张居正跟胡宗宪,是陆子吟留在江浙的御史,是开海的急先锋,是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