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略大外,并不怎么起眼,可是怪就怪在上面的印纽上。
印纽就是印章顶部凸起的雕刻物,又叫印首,或印鼻,起初是为了方便穿孔佩戴,后来渐渐演变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
印纽的造型多变,通常有动物、植物、人物等几种,像最常见的动物纽,龙、凤、麒麟、狮、虎,乃至猴、鸡、鼠、兔等,应有尽有。
可这件铜印不同,上面的印纽不仅是建筑造型,而且是极少见的宝塔状。
在华夏文化中,塔这种建筑与佛教密不可分,尤其是七层宝塔,是佛教的标志性特征,所谓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宝塔。
任平眯着眼睛仔细一数,那印纽上的宝塔不多不少,刚好也是七层,也就是说这件铜印极有可能是一件佛教之物。
这可真是奇了,与佛教有关的古玩他也见过不少,印章却是第一次见,难道佛也要用这种世俗之物来表明身份?
带着极浓烈的兴趣,任平俯身将铜印拿起,放在手上把玩了几遍,确认其不是现代工艺品。
不但不是,从铜料和宝塔造型来看,大概率还是元代之物。
再看那小男孩,身材不高,约莫有八九岁年纪,长得倒是眉清目秀,颇有灵气,不过家境一般,入冬时分,身上虽穿着棉衣,却残旧不堪,衣角几乎泛起油皮的那种。
也没有家人陪同,只独自一人缩在角落里,除了这件铜印外,身前还另有几件不伦不类的古玩,当然都是赝品,看来是想卖了补贴家用的。
凡是入了古玩这行的人,无论地位多高,财力多厚,捡漏都是一生的命题,其目的不在于赚钱,而在于那种凭眼力获得宝藏的收获感。
任平就是如此,见到这铜印的第一眼,他就知道这是个捡漏的机会,内心早已按耐不住冲动。
可是再一见那小男孩,顿时满腔热血化为乌有,心想自己若是以极低价格捡了这个漏,当然不违背行规,可是良心上终究过不去。
当即便俯下身冲小男孩一笑:“你好,请问这东西卖多少钱?”
说着举起那件铜印。
小男孩满眼灵气,显然不是那种乖乖宝,眼见有人问价,轻咬了咬嘴唇,像是在内心挣扎,片刻后脆声道:
“一千块!”
这个叫价明显过高,四周摊贩听了不由一阵哄笑,笑他小小年纪也学得这么市侩,竟然拿高价哄人。
实际上,但凡有人出五十块,他都一定会出手。
任平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不过他原本就是要救济对方的,一千块、一万块,甚至十万块,都没太大分别,当即就和小男孩约定好,然后转身离开巷子。
这小男孩连手机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什么二维码让他转账,所以还是要现金交易。
这小镇实在是有些偏僻,连银行也不怎么好找,等他取了钱返回巷子已经是半小时之后,地摊四周围了好大一圈人,隐约可听见小男孩在大声说着什么。
除此以外,还有另两道话音。
这两道话音颇为熟悉,任平一听就认出是刚才那对男女,想不到他们也撞到这里,可真是无巧不成书了。
当下也不张扬,就站在人群外旁观,听了片刻就懂了,原来那两人也看中了那件铜印,想要买下,不过那小男孩与自己有约,坚持不卖,所以吵了起来。
只听那男青年哼了一声:“那人给你出多少钱,你倒说说看?”
“一千块。”
“一千块也值得你这么郑重其事的?
我出一万,把东西给我。”
哗的一声,围观众人听到这个报价,都是一阵惊呼,想不到这件小小玩意儿居然引来两拨人先后抢购,真是匪夷所思。
男青年又冷哼一声,从手提包里丢出一摞钱,就要伸手去拿,不料却被小男孩先一步拿在手里。
“怎么?
你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