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九成概率会同意。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就这样挺好的,他很享受这种朦胧的感情。
主要原因是她还太小了,虽然已经决定要当炼金术师吃软饭,可真让他现在就下手还是过不去心里那一关的。
不过他也并不全是在谈情说爱,趁着这段时间,对李明达的身体情况进行了不间断的检测。
建立了更加详细的个人档案。
对她的病情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之后,就开始琢磨着怎么用药。
黄芩,就是这次用药的核心。
甚至肉苁蓉、紫河车之类的名贵药材,都只能作为它的辅药。
陈景恪没有使用现成的药方,而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新药方。
这里要感谢姜子安家传的《耳目精要》,为他打开了医理的大门。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他前世今生学过的医理方面知识,迅速的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
再加上他的海量医学知识作为养料,更是形成了一套更加独特的医理理解。
这套理解既不同于传统中医医理,和现代西方医学那一套理论也有着很大差异,更像是古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体。
当然,要说他现在就能把古医理和现代医学结合,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有些太夸张了。
只能说他已经踏上了这条路,以后只需要慢慢完善,总有一天他能完成前世无数中医师最大的那个遗憾。
不过,靠着全新的医理知识,又有无数医书里面的经典方剂做参考。
针对李明达的身体状况,配置只适用于她一人的药方,并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上,对于掌握了医理的中医来说,按照病人的身体状况,配置只适用于他本人的药方并不难。
为啥医师从来不避讳给人开药方?难道他们就不怕这个药方被泄露出去吗?
事实是,确实不怕。
因为他们开的药方,就只适用于眼前这个病人。其他人吃了也没用,甚至会伤害身体。
所以中医才有千人千方之说。
但事无绝对,中医依然有大量经典成方存在。
这些成方无不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出的,适用于大多数人。
比如麻黄汤、六味地黄丸等等药物,只要是这种类型的病都可以服用,且效果还不错。
这种药方才是真正的瑰宝。
就算是粗通医术的人,拿着这种成方都能给人治病,甚至还能混个名医的名头。
之前的陈景恪就是如此,靠着先辈的成方,把御医都压服了。
而现在,他学会了《耳目精要》上的医理知识,完成了一次进化,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配置专门的药物了。
他给李明达配置的第一个药方是治疗哮喘的。
“哮喘在十四岁之前是可以彻底控制住的,以后只要不剧烈运动,接触过敏原就不会复发。所以你要一直用药,直到彻底控制住为止。”
“不过现在你吃的药是我专为你配置的,效果会更好一点,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控制住了。”
李明达对他那是无限信任,道:“嗯,我听医师的,你说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随即她又问道:“为什么十四岁之前能控制住,十四岁之后就不行了呀?”
陈景恪笑道:“有些问题我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比如这件事情。”
李明达见他说的好玩,就掩嘴笑了起来,不过很快就有些难过的道:“姐姐的病情无法彻底控制住了吗?”
陈景恪安慰道:“大娘子年龄太大了,我没有办法。不过你也不要担心,只要按照我说的方法疗养,并不影响她正常生活。”
李明达心情好转了不少,道:“嗯,麻烦医师了。”
陈景恪点点头,趁机说道:“你幼时就罹患重疾,已经伤了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