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与【恐龙】这样的种类标签合并。
因为,【渊龙种】,他决定是作为自己的爪子和挖掘特化研究。
而【渊龙种】的分类,是作为地龙种的地下分支。
那么,【地下环境适应】这样的标签才是最合适的。
所以,最终,地行给西风龙进行了两个人工演化。
一次是【恐龙】+黑鳞狗头人的【地下环境适应】,一次是部位特化,以普洛诺蝎的【螯肢】作为目标。
现在,西风龙的形态上,看上去有些......特别。
应该叫.......
西风蝎龙?
西风毒龙?
毒蝎龙?
此时此刻的西风龙,身形体态已经变成了完全的四足着地的体态。
一对比起以往显得大了些许的眼睛,正准确地望着着黑暗中的地行,而不是向小盾龙一般茫然、没有焦点。
而在它的身躯体表的鳞片,已经大块大块地凝结在一起,质感上,看上去也更接近蝎子一般的几丁质外骨骼,但地行知道应该它不是几丁质。
而它的尾巴上的鳞片,也已经大块大块地板结。
但是,最显眼的,还是它的两对爪子,已经特化成了钳子的形状。
它的爪子延长了许多,并且高度弯曲,特化成接近爪子的形状。
而在爪子形状的指骨上,那层角质鞘变得更加坚硬和厚实——
恐龙的爪子并不是指甲。
广义上的指甲,也就是各类“爪子”,大体都可以概括成趾骨的外延。
各种兽类的爪子,本身是可以不断生长的特化组织。
但是,恐龙不一样。
恐龙爪子的基础结构,就是骨头。
比较近的原因在于行走方式。
跖行,脚掌贴地。
趾行,脚趾贴地。
蹄行,趾间或者说“指甲”贴地。
猫科动物等等动物行走用的脚足,都是脚趾,而它们的指甲,它们的爪子,是会不断生长的,就算断裂,也可以再生。
而恐龙不一样,恐龙的爪子的基础支撑,是骨骼。
当然,它们并不是没有外置保护。
它们的爪子上,有着角质鞘结构。
杀过鸡的童鞋应该能记得,鸡爪上会套着一个形状类似内爪的“套子”。
用一个粗糙的比喻来说,恐龙是戴着拳套,而兽类是拿着武器。
如果还要细分的话,实际上这层“爪子套”的成分和“爪子”的成分也有区别,角质鞘的话,更接近于牛羊的角。
不,从命名根源上来说,之所以叫“角质鞘”,或许就是因为它们首先在牛羊之类的生物的角上被确认。
这只西风龙,它的前肢,这特化成钳子的结构,也是一样。
前肢的趾骨特化成了钳子的形状,而在钳子的外面,还套着一层角质鞘的钳子,坚硬无比。
除此之外,它的尾巴,还有一块特化的、宛如蝎子毒刺的空心角质鞘结构。
那是属于它,属于这只西风龙的毒刺。
能够在它的尾巴刺中目标的时候,向目标体内注入毒液。
总体上,怎么说呢,它现在的形体,和蝎子变得有些接近了。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挖掘】这个标签在它身上,地行也觉得把普洛诺蝎给小盾龙做素材比较合适。
不过也没差,小盾龙最终是要走【械龙种】路线的。
他看了一眼标签。
【生命lv2】、【陆生动物lv2】、【渊龙种(未完成)lv1】、【螯肢lv1】、【植食性lv1】、【穴居lv1】、【挖掘lv1】、【独行lv1】、【毒刺lv1】
它在人工演化的时候,也获得了新标签,但是,【螯肢】、【毒刺】、【外骨骼】、【震动感知】这几个标签,它没有获得外骨骼标签,而是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