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6章 彼黍离离(3 / 5)

要的一座寺庙。

永宁寺中有一座永宁寺塔,这座塔非常高。在《洛阳加蓝记》里对永宁寺塔的高度给了一个非常虚夸的数字。

说它有九十丈高。

而在《水经注》里面对永宁寺塔的高度写的是四十丈高。

在当时那可是世界第一高塔了。

非常的宏伟壮丽。

但这座寺庙的寿命非常短暂,它毁于一场火灾。这场大火烧了三个月都没灭。

当时有三个比丘尼她们是投入火中,跟着这寺庙一起焚毁了。

而永宁寺是一座皇家寺庙,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都与这座寺院有关。

所以《洛阳加蓝记》将这座寺庙记录为这本书的第一座寺庙,大有以一寺之荣枯来说一个朝代兴衰的意味。

所以歌词里面的“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这句歌词就颇有意味了。

但许放还有个想法,即“浮屠”二字,有可能是方文山直接借鉴的《洛阳加蓝记》第五卷的一段内容。

这本书前四卷都在写洛阳城里面的寺庙。

而第五卷则借着一些外交的书,比如《行记》。在第五卷中,杨衒之写了一座很着名的浮屠。

即:雀离浮图。

书中这么写道:

雀离浮图自作以来,三经天火所烧,国王修之,还复如故。父老云:此浮图点火七烧,佛法当灭!

雀离浮图其实应该就是“永宁寺”的一个映照。

不得不说方文山写词,

如果没有一点文化底蕴,还真未必能听懂。

听完后只能说:卧槽!牛逼!写得好!

但具体好在哪里又说不上来。

“歌词好美!”粉丝们已经沉醉在这首歌里。

很快歌曲进入副歌部分。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

缘分落地生根是我们”

歌词古典优美,意境深远。

旋律优美动听,历史的深邃感扑面而来。

随着旋律和歌词,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古老的画面,佛塔林立,转瞬成空;刀光剑影,沧海桑田。

繁荣兴衰。

改朝换代。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这句歌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当然不知道方文山当时有没有化用这句诗。

但意境大抵相同。

《洛阳加蓝记》的作者杨衒之在武定五年(547年)来到洛阳,这时洛阳已经成为了一座废都。

东魏政权迁都到邺,已有十三年之久。

所以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这句歌词,既是对这座废都的描述与感叹,以及一种杨衒之思念古都的情怀。

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表达的情感极为类似。

除此之外!

这里面还有一种黍离之悲。

也是化用了这个典故吧。

歌词中的“草木”是指过去的宫城废墟上,长出了禾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关于《王风·黍离》一诗的背景,《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曹野已经被歌词的美感所折服。

他仿佛看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当然蓝星华夏的主要历史进程和地球还是相似的。

在这首歌的歌词里,曹野听到了看到了历史与寺庙的关系,也看到了一座都城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