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各守疆土,楚国要和随国求和是什么意思呢?”
熊通骗他说:“楚国连年遭灾粮食歉收,百姓穷苦,害怕小国联合起来欺负我国,所以愿意和随国结为兄弟之国,以后无论谁有难,对方都前来相助。”
少师说:“汉水以东的小国,都是听从随国的号令,楚君不必忧虑。”
熊通和少师结盟,少师走后,熊通班师回国。
少师回到随国见到随君,讲述楚军老弱病残的现状,信心满满地说:“楚国侥幸和我们结盟,马上就班师回国,是惧怕随国。臣愿意带领一支军队追击楚军,就算不能全部俘虏楚军,也可以俘虏一半楚国士兵,让楚国以后不敢正眼看随国。”
随君听从少师的主意,正要下令出兵,季梁听说了赶紧劝谏:“千万不能追啊,楚国自从若敖,眴冒以来,世代勤修国政,占领长江和汉水之间的地区已经好多年了。熊通弑君而自立为王,更加强悍残暴,无故来随国求和,包藏祸心。现在故意让我们看到老弱残兵,跟我们示弱,就是要引诱我们,如果我们追击,一定归落入楚国的圈套。”
随君半信半疑,又去占卜,得到的卦象不吉,就没有追击楚国军队。
熊通听说季梁劝谏阻止随国追击楚军,就再次召见斗伯比问计。
伯比献计说;“请主公在沈鹿会合汉水以东的诸侯,如果随国参加,就是归顺楚国了,如果不来,就以背叛联盟的罪行讨伐。”
熊通就派遣使者告诉汉水以东的各个诸侯国。四月初一在沈鹿会盟。
到了会盟日期,巴、庸、濮、邓、鄾、绞、罗、郧、贰、轸、申、江等诸侯国都到了,唯独缺少了黄,随两个国家。
楚君派遣薳章去责备黄国。黄国很惶恐,赶紧派遣使者来楚国请罪。
楚君派遣屈瑕去责备随国,随君不服从。楚君大怒,率大军讨伐随国,驻扎在汉水和淮水之间。
随君召集群臣问抵抗楚国的计策。
季梁说:“楚国联合诸侯,对随国用兵,士气正盛,不能轻易开战。不如我们言辞谦卑得求和。楚国如果同意求和,楚随两国恢复友好关系,如果不同意执意用兵,那么理亏的就是楚国。楚国欺负我们言辞谦卑,那么他们的军队就会懈怠,随国被楚国拒绝求和,随国士兵心中有怒气。我军士兵有怒气,士气高涨,楚国士兵懈怠,这样随国就可以和楚国侥幸一战了。”
少师看不起季梁的计策,撸起袖子挥动手臂:“你也太害怕楚国了,楚国士兵远道而来,是来送死的,这次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还让楚国像上次一样逃走,就太可惜了。”
随君被少师的振奋言语迷惑,任命少师为戎右,以季梁为将军,自己亲自率领大军抵御楚军,在青林山下布阵驻扎。
季梁站在战车上远望楚军,对随君说:“楚国军队一分为二,楚国的风俗是以左为尊。楚君必在左边,君主所在,必然是精兵聚集所在。请主公派精兵攻击楚军右路军,如果右路军被攻破,左路军也会士气低落。”
少师说;“要避开楚君所在的左路军,这不是要让楚国人笑话吗?”
随君又听从少师的计策,率军猛攻楚国左路军,楚军突然列开阵势,放进随军。随君杀入阵中,突然楚阵中四面伏兵一拥而上,人人勇猛,个个要强。
少师和楚国将领斗丹斗在一处,你来我往,经过十几回合,少师就被斗丹斩于车下。
季梁率军保护着随君死战,楚国士兵个个勇猛,都不后退。随君为了保命,放弃了戎车,微服混在士兵中间,季梁率军血战到底,杀出一条血路,才突围出了包围圈,军队士兵也只剩下了三四成。
随君对季梁说:“朕不听你的话,才导致今天的惨败。”
随君又问少师在哪里,士兵回复被楚将所杀,随君听了也是叹息不已。
季梁对随君说:“此等误国之人,没有什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