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上作者设计用心,贴合实际,注释中说明一个知识点。岛上丛生野蕉麻,也道出衣服产出的物质基础,没有凭空捏造。
“知更鹊,唤雨鸠,此何地也?”索恒问地名。知更鹊,呼应辰时鹊啸,唤雨鸠也证明风雨凄凄。这凄凄的欢迎环境,也是囚人凄凄心境。入监牢,没有人会心情愉悦。看出作者心思,一直营造气氛。
少年人告之:此岛名收割,云收而割曙日。说出岛名由来。
巨硕澧砥,少稀,罕见。索恒惊叹。却被少年鄙视,新人俗眼目初至多欷吁,水中蝌蚪何时才能长成个蛙。这句话看了让人想笑。一个孤岛少年居然鄙视阅历丰富的中年修士。
双方来了一次小较量,作者用一目之际观斗英雄来描述,新人与老人各自暗潜杀机。
岷砥色蒸粟,祖砺鱼子纹,澧砥绿如蓝。说明三大磨刀石特点,简洁明了,文字韵脚有序,朗朗上口。我倒是觉得排序调整一下更好,澧砥绿如蓝,祖砺鱼子纹,岷砥色蒸粟。四声放在最后更押韵。
麻衣少年眼眸清澈,无物长住。清澈怎会留下什么痕迹,无物长住,用的好。也是少年相貌特点,形貌由心生,说明少年人心性质朴,天真烂漫。也让索恒羡慕这赤子之心。
“愿贤男,日后纵见世间千百繁华,世人盛宴倾轧,此一双眼目自始至终,清澈高远。”索恒说出自己愿景。我也期待这位少年,小说主角能不能做到自始至终,清澈高远。
瞬时疑止,便是愣了一下,看来少年少有赞,人还礼说:唯!,对年长有礼,很恭敬。
好一句“与君长少年。”说得课代表都感慨了,男人内心永远是少年,珍贵这颗赤子心。
干刃竹、般肠竹、箘竹、簵竹,名字出自元朝画家李衎撰《竹谱》,有凭有据,作者植物学上颇为用功,很严谨。据说本小说将包含诗经所有植物,我们可以数一数。
般肠嫩而堪食,可与箘竹、簵竹比高下,馋得课代表都想吃那竹笋的鲜美。竹箘即竹笋,丁一乙似乎没有注意。
少年依旧闭目领路,不疾不徐。闭眼走路,不是人寻常状态,里面有门道,是作者的故意。
索恒见到艾沃,第一句也是:上天明明,照临居岛,诗句起兴。上天明明出自诗经《小明》,小说作者懒怠也不注解一下。
艾沃回答:日月方寒,大客东来。有客东来,也与小说第一句台词,“初十,初十!有客至。”的回应,两者衔接,可见作者确实有一颗文心。
文章用些笔墨介绍揖礼,絮絮叨叨的普及周礼知识,礼在人,取人以身。
星纪州柏皇氏艾沃季穗,艾姓名沃,字季穗,说明艾沃排行在后,伯仲叔季,第四个儿子之后都是季。表字穗与名沃,很有切合,沃是灌溉,土地肥。穗是稻、麦等谷物成熟后聚生。土地肥沃,稻谷垂穗,为丰收的期望。丁一乙给小说人物取名取字,一丝不苟。
“先行刀命沃,见索君伯植。有辱君,请返旧路,沃、将奔走拜见。”
“恒、实弗胜,来时急狭,未执雉腒贽礼,请赐见。”
“索君所言雉腒贽礼,沃、弗敢当此威仪,不才冒昧辞谢。”
“不依此贽物,不敢来拜会,恒、固请季穗先生赐见。”
“郊野之人弗胜为仪,一再辞谢,得不到索君可许,弗敢不敬从。 ”
看到这些对话文言文体,课代表也摇头,挑不出毛病,确实符合《礼记》记录中要点,语言古朴。就是让读者发愁。
不过东周时代人们应该如此对话,里面自谦郊野之人,不才,有辱君,也都有出处。课代表就不解读了,请读者细细品鉴一下吧。
作者专门描写,老叟艾沃发髻上成色十足的黄金髪笄(ji)三支,犄角相连。孤岛之上物质匮乏,那里来得黄金,这处读者要留下心思,看此物来龙去脉。行文在纸当惜墨如金,非必要,是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