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闯贼构乱,召卫神京,计不能两全,乃乞师本朝,以雪君父大仇。”然而事实上,他未能全力救君,也放弃李自成的和解而导致父亲和全家被杀,最终一心复仇。
当然了,姜华的妻子不是陈圆圆那样的绝代佳人,而他姜华也不是曾经那个殊关生死的吴三桂,他们所面对的只有清军,没有闯王也没有曾经的摄政王多尔衮,但是无论如何,就是因为姜华的妻子,她的失、身使得姜华本人放弃了一家老下其余人的性命,而转投了孙文德帐下。
当然了,当姜华才投入到孙文帐下时他一家老小几十口人,就被清廷全部斩首了,而起当时的刽子手还将他的儿子,活生生的抛入了火盆里,并且在孩子哭喊挣扎的时候,用一块大石头将那个足以转装下半个成年人的火盆,不,或许可以称之为火桶的口,给封死了。那个时候,姜华的儿子,才七岁,一个七岁的孩子,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身首异处的同时,还要听着监斩官将事情的原委始末颠倒黑白的讲述给他,而后将一切的一切都推到他的父亲可就是姜华的身上,一切的责任,一切!
却不肯将公正的态度与当时的政、治争斗讲述给他,从而使得一个七岁的孩子竟然在这样的情况下破口大骂自己的父亲,而这个时候,监斩官却说,辱骂父亲,乃是不孝,逆子。放任这样一个孩子成长下去的话,那么不要说会不会对朝廷有什么影响,就是对于姜华,也就是孩子的父亲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监斩官还说,虽然姜华其罪当诛,但是决不允许尤为人子者,伤害自己父亲的情况,所以监斩官笑着命令刽子手将那个小孩子活活的扔到火盆里,当然了,肯定不是刽子手用手扔进去的。
而是用刀挑进孩子的后背,而后甩到火桶之内的,那一天到底是有多凄惨,没有人知道,或许斩首的那一天,根本就没有围观的百姓,或许那刑场就设立在某一处的军营中,总而言之吧,姜华一家人,到最后就只剩下一个人了。
可以这么说,姜华这一家人的死与他肯定是有分不开的关系的,但是吴三桂一家人的性命最后还是换来了他与陈圆圆的重逢,可是姜华换来的又是什么?他的妻子知道了这样的情况,饮恨服毒而死。而且值得一说的就
是,陈圆圆与吴三桂后来还有人留下了《圆圆曲》,当然了,这其中矛头直指吴三桂,可是姜华,虽然没有人如此对他,或许有人如此,可是却没有外人知道。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圆圆曲,还在传唱,而吴三桂与陈圆圆却早已成为了灰土,姜华还在为了自己的理想,驰骋疆场,可是他的夫人却早已经化作了白骨骷髅,不知道掩埋在何处,不知道是否有坟冢,清明连雨之时,也不知道除了姜华那沉默的怀念之外,是否还有人记得她这样一个女子,她这样一个能够肩比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的女人。
之前说过,孙文回到国内之后,便开始召集旧部已被策应蔡锷的护**,可是护**已经开始大举的讨袁行动许久之后,革、命军却没有响应,其实这还是因为孙文手里的资金、资源实在是太少了,而且说起来也是因为他选择的那个地方,他总是喜欢在金陵附近召集起、义军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不成他就真的想和冯国璋分一个高低吗?
这没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一次孙文还是决定在南京附近着急有可能倒戈的将领,从而扩充自己的军队,而后向袁世凯放弃讨伐,而这一次作为先锋的就是姜华部,姜华可谓上说的上是第一个相应孙文号召率领手下投入到孙文帐下的那个人,而且这一次打开了南京附近进军通路的人,也正是他。
说起来,其实虽姜华最近才刚刚将北洋军驻军击溃,可是实际上他这一场大战可以说得上是已经打了很长时间了,但是吴佩孚第一次领兵到前线去进攻袁祖铭部的时候,姜华的军队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与北洋军驻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