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玄注意到持金吾韦鄞(孟选)是骞太后的妹夫,便也想将他治罪。司徒闻人协(孟卿)立即站出来替韦鄞说话:“执金吾在皇后遇刺案和皇宫行刺按中都保护皇后陛下有功。这些说明他对孙室十分忠诚。难道这些功劳不足以抵消牵连治罪吗?陛下为何还要滥杀功臣?”
常侍王綝(休硕)便开始攻击闻人协:“司徒替执金吾求情,包庇他,莫非是他和反贼的同党?”
闻人协:“如果我是执金吾的同党,那中常侍樊腾(传升)、贾晃(孔徵)、常侍孟骏(季宁)、太仆[5]刘劭(扬徳)都收取了执金吾巨额钱财。他们岂不更是执金吾同党?我听说常侍之间私下借贷,那你们是不是在整日蒙蔽圣上,图谋不轨。”闻人协这一招非常高明。他当初让韦鄞用巨资向宦官求助,便是想将宦官们也拉进这场漩涡当中。
中常侍蔡顺(同德)担心樊腾(传升)给自己的钱中就有来自韦鄞的钱赶紧说和大家:“审查案件对关联有所怀疑,这很正常。我们也对韦(鄞)大人的忠诚有目共睹。不过目前朝廷对执金吾这个职位是否保留存在争议。这件事我们不如慢慢商议。”
天子孙玄见自己最信任的人中常侍蔡顺竟然同司徒闻人协一起保护仇人骞太后的妹夫顿时失望,同时也十分恼怒。他忧愤攻心,当庭退朝。他在当天午睡醒来时,发现自己口中沥血,吐了一大口血。随即大病。
事实上。廷尉葛政(彭老)和令狐秉(正渊)在这段时间对于皇后遇袭案的调查仍然毫无进展。葛政非常担心天子会怪罪他所以就找令狐秉商量。令狐秉也正担心皇帝疏远他,因为他得罪了太多世家大族的人。两人便保守秘密,将罪名嫁祸给已经失势、被流放的皇太后。天子盛怒之下夷灭皇太后三族,韦鄞(孟选)最后也被罢免。朝中从此便没人怀疑他们两人。
孙玄在皇太后死后仍不肯原谅骞皇太后。以至于他看见后宫佳丽时都心生愤怒。出于对皇太后的报复,以及自己对子女远离皇权中心的期望。他萌生了将皇位传授给正统皇室继承人的想法。于是他便以出游疗养的名义东巡,去了一趟尚桑。途中绕远去了章武国。也考察了陈国。章武王孙意(明德)是个胸怀大志之人。他的儿子孙谋(子明)虽然与世无争,但聪慧绝顶。还饱读经书。相比之下陈王孙孝(德祖)就憨厚得多。他的儿女也和他的父亲一样随遇而安。与之对应的是寻王刘宠(裕徳)有些过于勇猛。孙玄毫不犹豫告诉章武王要将皇位传给他或他的儿子。但孙意(明德)必须写一份诏书承诺在接受皇位后保证自己的妻子后代永久封国。孙意非常高兴,立即写好诏书,盖上金印。天子孙玄得到这份承诺也十分高兴,下诏奖赏了章武王、陈王和寻王。
这件事引起了宦官的高度紧张。他们以为天子孙玄要立即将皇位禅让给章武王孙意。如果这个实力雄厚、胸怀大志的人成为了新的天子,那朝中将再无他们几位宦官的立足之地。他们便在东巡途中有意向朝中其他大臣泄露消息——天子将择日迁都至东都尚桑。闻人协(孟卿)收到消息后非常敏锐地嗅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气息。他试探性地让太史[6]冯景(良山)上奏皇帝请求取消这个计划。天子孙玄非常生气,当场便想下诏立即迁都,宦官们看时机成熟便劝说孙玄等回到钜京在郑重宣布也不迟。于是便借机与闻人氏联合一同污蔑章武王孙意(明德)。闻人协(孟卿)虽然与宦官是政敌,但在这件事情上却与宦官们利益相同,他们也不想看到一位在封国就非常强势,致力于加强皇权的皇族登基。如果章武王登基,虽然可以根除这些奸佞的宦官,但他也会全力削弱京师及周围的世族利益。于是便让太常[7]丁竺(子郁)上书污蔑章武王孙意对天子不恭敬,其实他根本瞧不起贫民出身的天子孙玄。中常侍丁安(承礼)也趁机进言说历史上禅让旁系的皇帝下场都很凄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