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人家,如果先生不嫌弃,可到寒舍小坐一下。”
丁耀亢一见这老先生很是热情,就对他说:“实不相瞒,我是和族人一道出来避难的,现在一族人近三十多人都在街上衣不遮体。先生如果能够给我们指一安身之处,我等非常感激。”
胡象寰就说:“老人孩子可以暂避我家,其他人也先过来慢慢安置吧!”
丁耀亢一听这话,真是太好了。急忙随着胡象寰来到他家,发现这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也装不了几个人的。就让母亲和大哥以及受伤的几个晚辈借住在他家。
这胡象寰非常热情,把自己家中的存米拿出来为这些人熬米做饭,让这些逃难的人一下子吃饱了饭。
胡象寰还拿出一些衣物,分发给这些难民。这让丁耀亢很是感激,丁耀亢也住在了胡象寰家,总算是能安稳地睡上几天。
睡了两天安稳觉,丁耀亢感觉这也不是长远之计,再吃两天的话,估计就把胡象寰家给吃没粮了。他就跟大哥商议,怎么样安置自己带过来这些人,不能总是拖累人家胡象寰。
大哥还算是做过生意的,也懂得经营之道。就给他出主意,说看到岛上有些人在出地摊卖些水果、蔬菜之类的。可以让年轻有力气的人去打听一下他们是在哪里运来的蔬菜?然后我们家的人可以去运输一下这些蔬菜给摆摊的人,这样也可以从中赚些银两,便可以谋生。
大哥这样一说,丁耀亢的思路也就开拓起来。云台山虽然不是特别高,但这里也有很多人上山下山比较艰难的,所以也有一些人在做运输。把山下的东西运到山上,这样就可以赚些银两。
胡象寰也给他们介绍了一些可以做的事儿,这样一来,丁家的人就分成了几帮。有体力的人去出体力,没有体力的人去做一些摆摊售卖的事儿。
很快,他们就在胡象寰的帮助下,在岛上建了一些临时的茅草屋,丁耀亢带来的人便逐一的分门别户住了下来。
他们家族的逐渐稳定,也给其他逃到岛上难民做了榜样。绝大多数人都能够靠自己的劳动力混上一口饭吃,也为云台山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岛上的日子,丁家人非常依赖丁耀亢。丁耀亢也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家人的认可。胡象寰还为他推荐了一份讲学的工作,是给岛上一个富户教授儒学。此前胡象寰曾经在这家教过课,现在自己年岁大了,也不想抛头露面。恰巧这家人家又有了幼童,胡象寰就把丁耀亢介绍过去。这让丁耀亢犹如找到了自己的新起点,每天去上课,还带着自己的小女儿礼姑。女儿的腿已经恢复好了,能够正常走路。
女儿活泼可爱,每天跟在他身边。他讲课的时候,女儿就静静地坐在下边,听他一字一句的讲解。这也是丁耀亢40多年来,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天伦之乐。以前自己独来独往,跟家人相处的时间不多。是逃难,得到了家人的认可,自己体现了价值,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同时也让他感受到,家国的情怀。没有一个稳定的国家,就没有稳定的生活和家庭的幸福。以前自己从不问吃喝,从不把谋生赚钱当成是人生的必然。现在逃难中,他才知道母亲的艰辛,母亲一个人支撑着一个家,这么多年把家耕耘的这么好,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这天他给人家孩子上完课,带着女儿往回走的时候,遇到几个人正在搬运粮食。岛上虽然可以耕种,但是粮食产量还是很低。除了蔬菜之外,有时粮食还要从岛外运进来。前段时间闹战乱,所有的商船都停运了。现在听说兵患已经有所平息,所以商船逐渐的开始有所活跃。
丁耀亢就向搬运的工人打听岛外的情况。工人们说,好像是最近那些兵匪们已经撤退了。丁耀亢想,如果这兵乱平息的话,自己就可以带着家人重新回去了。于是他让女儿先回家,说他先要和这个商船去岛外打听一下消息。女儿听说爸爸要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