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棣的话音落下,从上书房外,纪纲也是走了进来。
不过,他的脸色非常的古怪,就好像是遇见了一件很难以置信的事情。
“发生什么事了,这一副奇怪的脸色?”
朱棣看见纪纲的脸色,也有些好奇的询问着。
“陛下,这是汉王替永乐候请功的贴子。”
纪纲开口说着,将一份来自于汉王的请功贴交到朱棣手中。
而朱棣听见这话,脸色也是出现几分饶有兴致,似乎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
从锦衣卫回传来的情报,自己这个二儿子,不是和大孙子闹得很不愉快么。
怎么这才过了不久,汉王替永乐候请功都出来了?
“这事暂且搁置不提,你立刻派人去山东,查明朝露寺里头的人是谁!”
朱棣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这个事上,他最关心的是,在寺庙里的人是不是建文帝。
如果是的话,该怎么体面的让他离开这个世上。
经过先前的刺杀之事,在加上山东造反有人打出建文帝的旗帜,朱棣已经对建文帝起了必杀之心。
要知道,建文帝可比朱棣年轻不少,万一那天他挂了,建文帝在出来造反。
虽说朱永乐已经展现出不俗的实力,但还是不足以令朱棣放心。
所以,这些麻烦事,朱棣都打算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搞定,这其中也包括漠北。
也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朱棣对于远征之事才会如此急切。
“是。”
纪纲听着朱棣的话,果断点头接受这个任务。
在纪纲离去后,朱棣这才将贴子打开,仔细浏览着。
“好小子,在你老爹面前玩捧杀这套。”
看完了贴子中的所有内容,朱棣也明了朱高煦的想法,眉头紧皱在一块。
这对于朱棣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一个是自己的大孙子,一个是自己的二儿子。
而且,这两人也是叔侄关系,现在都闹到这个地步。
将来要是关系公布的话,岂不是会引得……
想到此处,朱棣就是一阵的头疼,但也打算把这个事情拿到朝堂上看看情况。
这一次山东之行,朱永乐的解决堪称完美,主要还是平灾之策起的功劳。
从根源性上断绝了叛乱的理由,当老百姓能吃饱喝足的时候,又为什么要造反呢。
朱永乐给出的计策,正是从根本上断绝了这些老百姓造反的想法。
“不过,我这个大孙子,立功的速度也太快了,一次两次不面圣还说得过去,三次四次……”
朱棣又开始发愁,将来如果要相认的话,朱永乐会不会在意小时候的事情。
有一说一,普天之下能够让永乐大帝如此苦恼的,恐怕也就只有朱永乐了。
太子府这边。
诸多文官都齐聚太子府,对于朱永乐在山东对抗汉王的事情,也让这些太子府的属官认为,这是绝佳的拉拢时机。
“太子,此次永乐候平定叛乱有功,我们应该请赏啊。”
“是啊,永乐候和汉王对立,我们得在此刻伸出援手,不然,怎么能拉拢永乐候呢?”
“……”
一众太子府的属官开口说着,而朱高炽则是安静的听着这些人的话。
随后皱眉说道:“汉王刚刚上了折子,替永乐候请封。”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到沉默中。
大部分的人的脸上都浮现意外的神色。
显然都没想到,汉王之前才和朱永乐有过冲突,转头就上折子给朱永乐请功。
“不得不说,这招很高,一来可以捧杀永乐候,二来也可以断了我们拉拢永乐候的最好时机。”
太子府属官中,有人也看出了朱高煦这样做的好处,感叹着说道。
充州城中。
朱永乐盘点着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