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融雪变化,给下游的工作指示预警。
河水走走停停,后续补充不足,满足不了沿途的渗水消耗。
十万多名官兵驻扎近一个月了,运来许多工具,在可能发生的危险地段加固大堤。他们使用的是铁锹十字镐之类,没有机械类,主要是资金问题和燃料补给问题。
老张到来真的没有什么作用,关键是张初来了,张初代表丁文东来了。
亘古荒原里,就有了大片的机械和许多燃油罐,一些优先建设的工厂项目也能按规划提前开始动工了。
卢肃平看着沙坡上堆积如山的装备,大批匆匆赶来的工程兵士兵简单休息一下,适应高原气候,就按计划,把一排排崭新的车辆开走,开展大规模基建。
工厂和城市建设当然是以周围山区山脚地带为主。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是钢铁意志的纪律部队,生活条件可以差点儿,但建设任务不能不能耽误。
按照计划,西线有数万人开始在沙地里修建两条大水渠,南端连接大峡谷,北端到达柴沟附近。峡谷那里现在还没有水,冰凌壅堵的水坝还在几百公里外呢!
气温日渐升高,那边每天都在组织飞机轰炸缺口,把夜晚冻凝结在一块的冰凌炸开,引导后面的流冰向北向西进入峡谷。
峡谷里冰凌被水推着走的,不止是雪水凝冰,还夹杂着大量石块泥沙,就似凝固的浓稠的泥石流混合物,白天流动三二十公里,晚上气温下降,那流速又降低下来。
有了阻塞效应,沿途的峡谷水位被不断抬高,雪崩下来的冰雪加入进来,汇集聚积填塞在半途山坳里,形成新的湖泊。如果到了夏天,壅堵物也就是冰块冰凌融化,下游的水流加大,那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这也给施工官兵留出了时间,沿岸有无数大型机械来施工,推土机挖掘机把附近砂石推过来,在峡谷两岸堆砌筑实高大的堤坝。
这样松散的沙坝当然没有太大效果,万一河道装不下更多雪水,大水浸泡后,可能洪水冲刷一下就不见了,这样只是权宜之计,为的是引导冰流走在预定河道里。
两条水坝倒是修得很工整,开挖堆砌宽大的沟槽,铺设预制跨度五米宽的巨大U型预制混凝土水槽,部分地段修了分流渠水闸,还要埋设圆形大涵管。
他们在抢时间,抢在冰雪融化前,还要抢在冰凌堰塞坝滚动到来前,完成这些工作。
张初和老张,加上王学西和卢肃平,都是这个过程的指挥部成员。整天不是外出勘查,就是在帐篷里规划制定路线。
沙地里摆出无数哪里运来的半圆形拱圈,那都是张初释放出来的物资,本来只是从丁文东预制场弄来的三五个,师傅借给他那枚玉佩后,他驱动心法念出一串咒语,这玩意就倍数增加,占满面前的巨大空地。
随着温度的升高,每天正午温度有七个小时可以达到三十度以上,冰凌堰塞已经不用轰炸了,流动速度加快到每天四十公里,河床底部的巨大石头在冰块的推压下,翻滚着前进。所幸,从峡谷的断层看,上层地表的砂层厚度只是在三十米上下,底部是坚硬的岩土,河水只有半槽,震动之下,两侧垮塌一部分沙子,那种泥石流就变得越来越稠,填补谷底的缝隙,又有新的泥浆混合加入进来。
为了防止峡谷两侧坍塌,形成更宽的河道,两侧的沙坝都是修筑在三五公里以外,从内外两侧堆积出五十米宽十米高的沙坝,有数百上千台进口的大型机械施工,这个速度还有效率都是有保障的。
沙坝长度并不太长,从乌图美人河开始,到西北的那座引水渠那边为止,全长一百八十公里左右,这段河坝比较薄弱。而且,只修河道北侧单边,防止洪水冲到盐田里去,南侧不元就送高山,随便漫吧!再往西,过了永固渠,地势自然增高,就不需要堆出太高的沙坝了。
那里都是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峡谷深度五百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