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斯月看向车厢玻璃反光中的自己,回忆不禁浮上心头。
从她记事的时候开始,魏逸丞就常伴她身侧。
两人一起上学,一起写作业,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看少儿频道的动画片。他会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她买雪糕,她也会在他生日的时候为他折纸鹤。
再后来,步入青春期,渐渐有了萌动的小心思。
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甚至连家长都双手赞同。
坦白说,江斯月没有被男生追求过。
她身边的所有男生都知道她心有所属、名花有主。他们还恪守着共同的传统美德——朋友妻,不可欺。
若有不知情的陌生人对她表露好感,也会被她以非单身的身份挡回去,从而打消念头。
江斯月从未想象过自己有朝一日会跟别的男人恋爱、结婚、生子。
除了魏逸丞,她心里没有其他异性的位置。
南站大厅人潮涌动、人头攒动,江斯月一眼便认出了魏逸丞。他穿白衬衫、牛仔裤,头发比上次见面时更长了一些。
她轻踮脚尖,朝他的方向挥了挥手。他左顾右盼了好一会儿,终于找到她,大步流星地走上前来。
多日未见,魏逸丞黑亮的眼睛盯着她看来看去。
她忽然有些羞怯,敛下眼睫,嘴角却翘了起来。
“你今天化妆了?”
“……”
“哈哈哈,差点儿没认出来。”
“……”
这句话,让人想要捏紧拳头。
江斯月大度,不与他计较。
魏逸丞从来不觉得江斯月是美女。
有人夸江斯月长得漂亮,他总是打哈哈:“是吗?我觉得还好吧。”
从小看到大,他早就习以为常了。
江斯月见他风尘仆仆,想必饥肠辘辘。
她问:“你今晚想吃什么?”
他说:“烤鸭。”
《燕京杂记》有云:“京师美馔,妙莫于鸭,而炙者尤佳。”
江斯月初来北京之时,也曾慕名前去尝鲜。味道不赖,但也不能当作家常便饭。北京人并非顿顿吃烤鸭,就像成都人也不是天天涮火锅。
不过,魏逸丞每次到北京来看她,都少不了一顿烤鸭,不吃烤鸭就像白来了一样。
“行,”江斯月一口答应,“我们去全聚德。”
a大校外就有一家全聚德,同学聚餐偶尔也会光顾,熟门熟路。
魏逸丞提议说:“这次换一家呗,我听说便宜坊的烤鸭也好吃。”
江斯月新奇道:“你怎么忽然想起来去吃便宜坊?”
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
一是以全聚德为代表的挂炉烤鸭。燃枣木,炉内大火旺烧,烤鸭带果木清香,外皮酥脆;二是以便宜坊为代表的焖炉烤鸭。烧高粱秸,待炉膛升温,灭火,置入烤鸭,关炉门焖烤,成品肉质鲜嫩。
然而,外地人大多只知全聚德,鲜有人识便宜坊。
“有朋友推荐。”魏逸丞说,“说这家烤鸭的味道和全聚德不太一样,可以试一试。”
“也行,正好我也没尝过。”江斯月道。
“走吧,我请你。”魏逸丞搂上她的腰,笑意融融似骄阳。
江斯月从大众点评上找了一家离a大最近的便宜坊,打车前往。
她心疼魏逸丞旅途奔波,不想让他挤地铁。
到店之后,要了一套经典烤鸭,鸭架做汤。
又点了两道家常炒菜,配一例清汤槐花鱼圆。
魏逸丞吃烤鸭没什么章法。他不爱吃饼,索性用筷子夹鸭肉蘸甜面酱,捧一碗白米饭下肚。
江斯月讲究,先在小碟上铺开荷叶薄饼,细细地抹上酱料,再添上烤鸭片、羊角葱和黄瓜条,然后像包襁褓一般折叠起来,送入口中。
席间,除了吃饭,自然也少不了交谈。
魏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