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15(4 / 4)

格,有些陷入了迷茫。

从我一开始,来到这个游戏的第一个瞬间,它说它是“爱情推理游戏”,把这个标题放在了所有内容的启示,就说明起码第一关的内容,它是固定的。

那第二关呢?

第三关?

15

我能知道明显变化是从第三关开始的,但第二关的时候我确实察觉到了一些,难以被准确分析的地方,如果将每一个节点都刨得很干净,只分析一个因素的话,会造成的误差也很大,如果说从游戏一开始,第一关内容结束后,所有的设定偏差都会有所倾斜的话,总觉得这个游戏用到的运算比我想象中要庞大得很多,它并非是系统口中所说“开发商跑路结果只能从简制作”的推理游戏。

比起游戏的过程,我觉得它更像是一场巨型的梳理。

“你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但是作答已经开始了,系统陷入了沉默。我回忆起它有卡壳的时候,虽然这样的时候不多,当我对它的游戏进程有疑问的情况下,它才会有些许的卡壳。在游戏里加入的智能聊天系统,模拟了很多种应对的方法,那种卡壳应该也是在瞬间转换了原先的应对办法,才会显露出来的一些些不自然。

可是它在替我梳理什么呢?

又或者是,它想让我替它梳理什么呢?我能看到各种设定下的“爱情模拟推理题”,但藏在这些背后透露出来的,很多都不是“两个人”的题目,这本身跟“爱情”这个题材是不太有关系的,更多的是借用“爱情”这一题,来讲了一个人,“自我”的比较跟不同。

那么在这一题中的“爱情占比”为多少?

它似乎确实一直在问这样的问题,占比、比例,我觉得如果要讨论这一个问题,起码得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流,而非是一个人的“确认”跟“选择”,如果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上,能梳理出来的问题,也只是“个人”的回答。

这样一来。

所有的推理、提问,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都只是为了寻找一个“自我的回答”。

这一题的推理回答只有一个。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低头看着那些所有的相似性,又从中找到了诸多不同的差别,“可是为什么要讨论这种问题?我当然认识我自己,截止到现在为止,我能做出什么样的回答,那样的回答就代表了我的存在。就能体现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想法都会改变的。】

“不会的。”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很困难,人的想法确实会发生变化,但所有的变化都是可被看见的,就像是一个讨厌写东西的人不会凭空爱上写作,不论她有多少故事储备,都不会爱上写作一样。想法的发展也是有局限的,每个人的走向不一样,对于这个世界认识的角度也不同。”

“因而一个人的创意。”我想道。

那就是那个人最异于常人的地方,而很多人都为了不受到嘲笑,将这些掩埋在心中。

“才是最可惜的。”

------题外话------

哇~好快~~~~~还有一章就不写了。有生以来终于写到一天两万。。。

太可怕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