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耐心的回答道:“这位记者朋友,你说的这一切都是无端的揣测,是毫无根据的,你还是先回去搞清楚什么叫垄断再来提问吧。”
“至于王祖贤小姐的事情,我们追究的是毫无证据的污蔑和指责,如果有证据表明王祖贤小姐某些行为确实失去一个艺人应有的道德标准,那也不劳你们大驾,华影内部会酌情处理。谢谢大家,这次发布会到此为止。请移步随工作人员去那边就餐。”
吴西原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谁知道第二天,市面上的一些报刊出现了以“华影的成立将使港岛混乱的娱乐圈更加混乱”为题的报道。
也有以“四大天王集体签约华影”为题的报道。
也有“3.5亿的《丝绸之路》,是噱头还是另有隐情”的报道。
还有更离谱的是以“华影某些高层管理人员行事作风霸道”为题的报道。
不实的报道基本是一些非主流的小媒体,但加在一起所发出的声音还是会有一定的攻击力。
随着事情的发酵,第三天,以毒果日报为首的一些主流报刊开始转载这些不实报道,这下更是把华媒彻底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时间,在港岛,同时出现了对一家公司却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股是以1传媒为首的扭曲事实的报道,一股是以大公报为首客观公正的报道,还一股最小的力量是华影刚收购的几家小报刊对华影的大力赞扬的报道。
明报集团大楼的董事长办公室,金庸桌子上摆放着十几分各式各样的报刊杂志,有他旗下的明报,还有权威的大公报和文汇报,毒果日报等,还有一些不入流的报刊杂志。
金庸一份份的拿起观看,看完一份又换一份。明报的刊发他没有经手,是编辑部自行核准发行的。随着事件的越演越烈,金庸也开始关注事态的发展。
明报与大公报等主流报刊的报道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是从文化传播这一块挖掘延伸,相对而言还是更倾向华影的正面报道。
金庸拿起桌上的电话,把明报的过审的主编和去过现场的记者叫到办公室了解事件的具体经过。
在港岛广播电视(tvb)大楼的办公室,邵义夫面前也有一堆报刊杂志,电视里放着华媒集团的发布会。
邵义夫有些纳闷,他原本以为华影只是想在影视行业分一杯羹。怎么突然间又冒出一家华媒?一下子就把整个港岛媒体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把他偷偷给王祖贤添油加醋的小伎俩一一化解。
想必现在站在风口浪尖的华影肯定不好过,为了一个小小的明星居然让人把火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对于华影影业,邵义夫倒是没有太多的抵触,毕竟他的邵氏电影公司早已经停产了,对方不惜重金把王祖贤挖过去肯定是心向影视行业发展,这一点他心知肚明。
但是这家华媒又是什么来头,口气居然这么大,还想整合整个文化领域的资源,而且一上来就是3.5亿的巨额投资。
对方吹牛皮也就罢了,宣传嘛,怎么厉害怎么来。让邵义夫恼火的是,对方居然碰瓷tvb!
tvb创办几十年,什么风浪没有经历过,华影的这种大放异词的炒作他十几年前就玩腻了。
不管对方是大放异词还是雄心壮志,这些都不是让邵义夫忐忑或不安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不知道华媒背后的人是谁。这种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的感觉让人恼火。
从公布出来的几个股东来看只是几个小明星,完全没有必要把牛皮吹到天上去。
想到这,邵义夫也抓起电话打给把负责王祖贤解约的主办人员叫到办公室询问。
在嘉禾、在永盛,每家公司掌舵人都在思考华媒及华影的成立会给今后的港岛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那部堪称史无前例的《丝绸之路》会给影视界带来怎样的走向。
不同的人的思路是不一样的,这些掌舵人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