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了一朵荷叶顶在脑袋上,让江浥尘给她拍照。
拍完照,江浥尘手持蒲扇朝祝星澜走来,拿起一支莲蓬,仔细观察起来。
“这要怎么吃啊?”
她指了指圆鼓鼓的莲子:“把莲子摘下来,可以煲汤,也可以煮羹。”
“这样啊。”他点点头,很自然地将剩下的莲蓬接过来,帮她拿,“你有没有学过一句乐府诗歌?”
“什么诗歌?”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她低眸想了一会儿,摇了摇脑袋,没看见他眼里一闪而过的期待。
她问:“这是什么诗啊?有什么含义吗?”
“《西洲曲》,一首写采莲的诗。”他敛起眼中的失落,“没什么含义,第一次看见采莲,就突然想到了这句。”
-
看过荷花,倒是给祝星澜刺绣带来了灵感。
前几天从江淮市里来了位客人,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要定制一把苏绣折扇,图案简约清婉即可。
没具体要求,倒成了一个难题,她闷了几天,设计了几张废稿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今天看见荷花,倒是有了灵感。
祝星澜坐在木桌前,在纸上画着一朵盛开的荷花,如今天看见的花一样,身姿袅娜,濯清涟而不妖。
放下笔,端详一阵,很是满意。
陶孟吟正在坐在床头挑选今天拍的照片,删删减减只剩下两张,犹豫不定,不知道哪一张更适合发说说,便来到祝星澜背后,俯身搂住她纤白的脖颈,问:“姐,你觉得哪张更好看?”
她的目光落在来回滑动的手机屏幕上,声音软酥酥的:“第一张。”
“好嘞,我也觉得第一张更好看。”陶孟吟正要起身,却看见图稿,“姐,这是画的今天的荷花吗?真漂亮!”
“嗯,是画给客人的设计稿。”她侧脸浅笑,眼眸潋滟明亮,摩挲着纸张,灯照下,似覆上一层朦胧的薄纱,“吟吟,你知道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句诗吗?”
陶孟吟摇摇头:“不知道。”
也许,就只是普通的一句诗词罢了。
心中的那份多虑被打散。她收捡好设计稿,连同自己的心事,一并锁进抽屉里。
-
过了几天,客人亲自上门来取折扇,一开一合地把玩起来,一扇荷花清新脱俗,芳姿高洁,每一根线条都是完美无瑕。
阖上折扇,客人赞不绝口:“好手艺啊!”
祝星澜给客人奉上茶,莞尔一笑,退至外婆旁边。
外婆和她对视了一眼,笑道:“您喜欢就好。”
“有这好手艺,怎么不到江淮市里去开家店。”客人用扇子抚掌,扇骨发出清脆的响声。
“有那份心,也没那份力。”外婆摇摇头,“我们婆孙俩,守着这儿就好了。”
客人抿了一口清茶,想起什么似的,从胸口的包里掏出一种名片递给祝星澜,“过几天江淮市要举行一场刺绣大赛,我觉得挺适合你去参加的。我不如当个伯乐,推荐你去。”
祝星澜怔了怔,有些慌乱地接过名片。名片上印着正楷小字,江淮市作协,陈书聿。
略微出神,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她将目光投向外婆。
外婆端着茶杯,语气很缓:“你自己决定吧。”
陈书聿知道她需要点时间,便说:“这次江刺绣大赛是由我亲弟弟他们的非遗委员会协办的,距离初赛投稿结束还有一周,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如果你想要参加,随时都可以联系我。”
祝星澜向他感激地点点头,“我会好好考虑的,谢谢陈先生。”
将陈书聿送出门,刚要阖上门,她就听见了陶孟吟欢快的声音。探头一看,是江浥尘和陶孟吟买鱼回来了。
刚才祝星澜让他俩去村口鱼店买条鱼。
江浥尘一手提着湿漉漉的塑料袋,一手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