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得“喀嚓”了一声,把两手震得生疼,急忙抬头一看,枪尖正扎在一棵树上,扎得很深。
秦彝一惊非同小可,急忙用力拔枪。杨林在后边正追哪,见秦彝猛然翻身用枪就扎,知道中计,吓得喊一声“我命休也!”只听得“喀嚓”的一声,杨林睁眼一看,只见秦彝的枪正扎在他身旁的一棵树上,不禁吓得浑身是汗,心里想道:幸亏有这棵树,要不然就没命啦!这时秦彝的枪还没拔下来呢,就在这紧要关头的时候,可就给杨林腾出空来啦!秦彝急催坐下马,兜转马头,赶上前去,白鹤亮翅分身一棒,右手棒正打在秦彝的面门上,只听得“噗哧”了一声,秦彝翻身落马下来,黄骠马可就往南落了荒啦。这匹马跑出了有二十多里地,正碰上南边来了一位官员,率领数百名军士押解着一批粮草。这位官员,原来是北齐兵部侍郎张志敬,押着军粮解往济州城。正往北走,见黄骠马落荒而来,有军士上前截住。张志敬一看.这不是秦将军的黄骠马吗,怎么会落了荒呢?心里又一想:哎呀,不问可知,必是秦将军阵亡,济州城失守了吧!他正在狐疑之际,只见宁氏夫人携带太平郎、秦安,坐着车逃难走下来了。
张志敬一问情由,这才知道秦彝确实阵亡,于是就将这匹马还给了秦安。秦家母子绕路逃往山东历城去了。张志敬也就不必再奔济州城了,车辆驮子掉回头,往南奔长春关去了。再说杨林,打死了秦彝后,济州城的兵卒将佐等见主将阵亡,军心无主,只好打开城门归降。杨林进了城,换上旗帜,出榜安民,整顿完毕,才命人将秦彝的尸首找回,把这套盔铠甲胄由头到足完全给剥下,连这条虎头錾金枪也都收起来。另外找来一套寿衣,给秦彝穿上,找了口棺材将秦彝葬在济州城的南门外,还命人给立了一座石碑。
这时,宁夫人、秦安收拾好的包袱行囊,带着七岁的太平郎一路逃来。三人东奔西走,无处安身。走到一条僻静的小巷,已然是黄昏十分,家家户户都禁闭着门。忽然,听到一间屋子内传出小孩的啼哭声,宁夫人连忙上前敲门,开门的是一位妇人,手中还抱着四岁的小孩。这名妇人见宁夫人和秦安不是寻常之人,连忙接进家中,热情招待。
那名妇人问道:“如今外面兵荒马乱的,夫人是从哪里来的?”宁夫人将家中遇难,无处栖身的遭遇都哭诉了一遍。那名妇人听后,心里十分同情宁夫人的遭遇。
那名妇人道:“原来是秦夫人,失敬了,妾身莫氏,只因我家丈夫程有德,不幸早丧,只留下一个幼子程一郎,从此我们娘俩相依为命,夫人如今外面兵荒马乱的,夫人暂时就住在此处,等以后乱事平定下来,然后再做打算。”宁夫人连忙称谢,于是在程家暂时住下。
过了几天,杨忠收拾册籍,传令退兵,又派人出榜安民。宁夫人将带出来的金银珠宝变卖,就在城外不远处的斑鸩镇寻找了一间屋子,与莫氏一同居住。这两个孩子,非常的调皮捣蛋,无所不为,他们经常还嬉戏打闹,街道上的行人对这俩个孩子避之不及,很快这对孩子的关系融入再一起。
转眼间,又过了几年,太平郎渐渐长大,已有十五岁,长得河目海口,燕项虎口,十分喜爱攻读兵书。因此,宁夫人将他送入学堂继续用功读书。私塾先生为太平郎取名为秦琼,字叔宝。也就是后来瓦岗大魔国扫隋兵马大元帅,后辅佐大唐的护国公,后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一郎则被取名为程咬金,字知节,也就是后来大反山东、被众豪杰推举为瓦岗大魔国混世魔王、后辅佐大唐的鲁国公,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大唐福将。后来因济南闹年荒,莫氏带着程咬金辞别宁夫人,搬往山东历城县去居住,而宁夫人和儿子秦琼一直住在济州城下,自此秦安开始给秦琼传授武艺和秦家三十六翻手锏。
再说,杨忠、杨林平定了北齐,结束了北朝分裂对峙局面,便下令班师回朝。周武帝十分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