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时太祖> 第五百一十四章 对症下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一十四章 对症下药(2 / 3)

些滑稽,居然是是用竹节做针管,高粱杆套着风干的羊肠做针管的推进器。

针头加倍的滑稽,是皂角树的刺,中间用银针掏空之后。这针头再用鱼胶粘在竹节制成的针管上,这样一支原始的注射器就做好了。

很幸运,董七七并没有出现过敏反应。唐小宝心安理得起来,给董七七打了一针。

按理说,董七七的烧很快就会退下来。可实际情况却是,董七七愈发烧的厉害,甚至于说起了胡话。

唐小宝摸着她的额头,触手滚烫。以他的经验来看,董七七最少四十度以上的高烧。

这就可怕了,

在这个时代一场小小感冒就能夺人性命。更何况董七七是持续的高烧,加倍要命的是,青霉素竟然毫无作用。

而宫中几个医术不错的太医又不在身边,唐小宝心中烦躁不安。

琼州地处偏远,这里可以说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就连想找一个像样的郎中,都不好找寻。

唐小宝慌了,他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若说是水土不服吧,董七七一路南下都跟着来了也没出现什么问题。

偏偏和自己相聚不久,便突然就病倒了。

一开始,唐小宝还以为是自己随身携带的小瓷瓶里的青霉素失效了。可他找了当地一个濒死的患病百姓,在他身上试验了之后,这名百姓竟然奇迹般的痊愈了。

奇怪的是,为什么同样的药效用在董七七身上,却没有任何用处不说,还让董七七的病情愈发严重。

虽说是高烧不再,可低烧一直都在持续。董七七的精神状态,也愈发的糟糕。

唐小宝慌了,作为一个皇帝,那可是九五之尊。董七七和自己成婚不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唐小宝无法想象。

一开始,唐小宝还是并不太在乎的。毕竟若是病毒性感冒的话,青霉素确实是效果不大。

问题是你不管是病毒性还是其他原因,董七七都应该早已好转才是。

可是现在的董七七呢,情况只有愈发的糟糕。

陈琳,作为唐小宝的贴身太监,他是见多识广的。于是,陈琳便悄声对唐

小宝说:“陛下,当心此地瘟疫。

唐小宝皱了皱眉头:“瘟疫?”

陈琳点点头,然后说道:“陛下三思,南方多毒瘴,若是瘟疫的话,奴婢恳求陛下能够与皇后保持些距离。”

人类的整个进化史,说白了就是不断的与病毒做着斗争,最终夹缝里求生存。

陈琳的角度来看的话,他说的都没有错。你皇帝是九五之尊,虽然皇后患病,可你也不得不防。

唐小宝见过,见过瘟疫发生之后,十室九空的惨景。人们患病之后,只有硬抗。

瘴气遍布的地区有几个共同点:南方、潮湿、闷热。

其实瘴气在史书中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秦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比如:

《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载: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水经注》中记载:“泸江水”条也称,泸江两岸“时有瘴气,三月、四月迳之必死”。

《苦热行》中记载:瘴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

董七七是在琼州生的病,这病来的极其突然,除了毒瘴,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了。

问题是,唐小宝即便是不怕传染,可他总得找到医治之法吧。

可怕的事还在后面,董七七病倒不久之后,跟随唐小宝的旺财也病倒了。

而且旺财的症状,和董七七如出一辙。

董七七急命孟樊超召来琼州府知府,作为当地人,琼州府知府见多识广,应该知道这是什么病。

谁知,琼州府的知

府也早已病倒,症状也是差不多。高烧,然后是持续性的低烧,进而精神萎靡。时间拖得越久,便越是危险。

当地的百姓们也没有见过这是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