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稳定的势力一看,皇帝竟然如此大度,于是也就纷纷放下了心。
陈琳这种人若是为己所用,则是上上大吉。若是此人另有目的,那可就是祸国殃民了。唐小宝毕竟不敢怠慢,这种聪明人往往都善于伪装。他也曾暗地里让天权军调查过此人,可陈琳身上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随着相处时日日久,唐小宝愈发喜欢陈琳身
上这种刚直的性格。在宫中,没有人敢忤逆唐小宝的意思,陈琳却是个意外。
比如说,陈琳让唐小宝遵守宫规,做一个名垂青史的开国太祖皇帝。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遵照宫中的礼仪。
唐小宝自然不干,凭什么做了皇帝就得站着坐着都不能自由,都要保持一定的姿势。哪有这样的道理,那这个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这也难怪,当初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会往书生帽子里撒尿了。
司马迁的《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原文是:“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世人往往以这个故事为论据,得出刘邦不尊重读书人的结论。可后来刘邦做了皇帝,正是这些儒生们给他制定了作为皇帝的礼仪规矩。
刘邦这才发现做皇帝竟然还有这许多好处,所有人都得对自己毕恭毕敬顶礼跪拜。自此刘邦大喜,再也没有侮辱这些儒生了。
陈琳坚持己见,非得让唐小宝保持皇帝该有的帝王礼仪。
唐小宝嗤之以鼻,就算是史书上留下污点,他也不在乎。
话虽然这么说,不过唐小宝还是乖乖听话了。他知道这些史官们都是王八蛋,很多事一旦留名史书,真有可能遗臭万年。
比如说,明朝的蛐蛐皇帝朱瞻基。实际上朱瞻基算的上是有为之君,只因为喜欢斗蛐蛐,便被史官描绘成了一个蛐
蛐皇帝。
唐小宝可不想在史书上留下一个无赖皇帝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