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娃的天权军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也活该是他容露华倒霉。他的先头部队,很快就被黑娃的探子获知。
按照提前下达的军令,探子在得知敌人的动向之后,并没有及时的示警。而是将敌人先引入了包围圈,然后再去通知黑娃。
黑娃得知敌人竟然从自己的防线突围,登时高兴异常。只见他身披战甲,手持两把铜锤,带着部下提前进入了伏击点。
一切都是如此的顺利,顺利到黑娃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敌人的撤退路线,包括他们的战术动作,都与唐小宝说的分毫不差。
这也使得黑娃对唐小宝无比的佩服,若非主公回来,又有谁能主持这大局。没有主公的指挥,谁能想到这容露华竟然会从这条道突围。
容露华果然称得上是有两把刷子,方阵的中央薄弱、四周雄厚,大方阵中套小方阵;中央弱便于构成宽大正面,虚张声势,四周强便于突破敌军。此之谓"薄中厚方"。
可他面对的是唐小宝,这就很尴尬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唐小宝在通州城的时候,用贩卖的食盐和船厂的海鱼养活了自己的军队。养兵并不是让他们吃干饭的,平日里将士们最重要的科目就是训练。
古人受教育的水平普遍低下,再者说了。谁若是能读书谁还会去当兵,当兵在这个时代是被认为低贱的行业,且没有什么出头之日。
当兵参战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当兵之后,对于仕途来说,也没有什么升官发财的机会,古人最看好的是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更重要的是,当兵参军大多数都是没有俸禄的。即便是有军饷,也极其微薄。到了宋朝,才出现募兵制。而且,当兵是一辈子的职业,除非老了干不动了才会被遣返回乡。
我们最熟悉的一首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汉魏时期的一首乐府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悲苛政一门入军户,叹凄凉三子死他乡。这些军户家庭,每每征兵的时候都得必须从家里挑选出来一个去当兵。而这一去,大多成永别。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哀。盛世之时,十五从军征就是最好的描写。当了一辈子的兵,到临老了却一无所有。没有家庭,没有子孙,等你没有什么用处了的时候,就会被遣返回乡,郁郁而终。
乱世更倒霉,随时都会战死在沙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还算是好的。至少,还会有春闺梦里人能够思念你。而大多数人,你存在与这个世界与否,没有人在乎。
一将功成万骨枯,大人物的博弈,从来都是无数个小人物的悲哀。这其中,包括他唐小宝。
既然要成就霸业,就要做好死人的准备。甚至于,累累白骨,也在所不惜。慈不掌兵,圣母式的好人,成就不了霸业。
唐小宝在青山村从一个地主家庭的逍遥子弟,摇身一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他的内心,早已如同钢铁一样冰冷。
扯得有点远,容露华撞上了黑娃的军队。黑娃布下了口袋阵,等到敌人入瓮之后再收紧了口袋。接下来,就是包饺子的时间了。
像口袋一样,迎敌处似袋口一样窄小,引诱敌人深入,但是随着敌人的深入,里边的空间越来越大,然后等敌人全部进入时,军队在迎敌处封住入口,像扎紧口袋一样,不让敌人出来,而进来的敌人将被我军包围,从而封死敌人,使其上不得天,下不入地,入口又被封死,只有被动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