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时太祖> 第八十八章 这就是穿越者的好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八章 这就是穿越者的好处(2 / 2)

只能一家人住在船上。甚至于,有的渔民连读书入仕的资格都没有。

唐小宝知道,海捕既然有大船,就不愁抓不到大鱼。问题是,如何储存这些鱼才是个大问题。

他也顾不上其他,拽着董小六就走:“回衙门,告诉你爹,咱们想到解决粮食的办法了。”

通州府府衙,当董天正听闻了唐小宝的建议之后,不由得呆住了。他如同看一个傻子一样,死死的盯着唐小宝:“你说说,捉鱼?”

谁知,唐小宝却极其认真的点点头:“是的大人,咱们不知是捉鱼,还可以制盐。”

海水制盐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古代的百姓们早就发明了海水制盐的方法。只是,这个时代的海水制盐技术,极其的落后。

在这个时代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

不是有海水晒盐法么,难道说古人不会用海水晒盐,只会用燃烧木柴煎盐么。

古人当然没有这么蠢,春秋之时,齐国的宰相管仲率先改革。为了适应春秋争霸的军费需要,齐国宰相管仲推行“官山海”政策,将山林海泽的资源收归国有,食盐和矿产首当其冲,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盐政。

几千年来,盐税一直是各个朝代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以说,盐业史也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海盐生产,是从煮海发端的。这种煮海成盐的古老制盐法,叫做煎煮法。

煎盐灶和灶房,均骑跨卤池而筑,每灶置锅三至五口,分煎锅与温锅,煎锅置于灶火门,温锅排列于后。煎时,冷卤入温锅,温卤倒煎锅,由煎锅熬盐。

煎盐大多以芦草为燃料,昼夜兼作,烧沸卤水,蒸发水份,随干随添,至满锅投皂夹或麻仁数片,卤即凝聚成盐。

为什么不用晒盐的方法,岂不是事半功倍么。

古人不是不想,而是晒盐技术不纯熟。晒出来的食盐,大多是不能食用的。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

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所以说,在通州府的沿海,官办盐场依旧是煎盐之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