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术”很高深,人心是最复杂的,能够洞悉人性、游刃有余,才能成为官场中的高手;古今中外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实践“帝王之术”的行家。
不管你是明君还是昏君,懂得权衡利弊懂得驾驭群臣,这才是巩固皇权的不二法门。
虽然这个圣帝残忍暴虐,可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对于官场这一道,圣帝显然也是炉火纯青的老狐狸。
所以说,至今朝中没有出现一个独揽大权的权臣,圣帝还是有些手段的。
可惜,圣帝若是稍微能够做到知人善用,做到自我约束,他还是有机会成为一代圣君的。
可天性使然的圣帝,注定在暴君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最早对帝王之术、人君之术进行系统阐述的,是相传由春秋著名政治家管仲所著的《管子》。但根据史学界考证,此书实际上成书于战国时期,内容庞杂浩大,涵盖了法、儒、道、阴阳、名、兵、农等众多流派的观点,可谓包罗万象,被视为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宝典。其中,它对于帝王之术的论述更是让人眼界大开。
所谓的帝王之术,又称人君之术、人君南面术,只因古代帝王坐北朝南,指的是法家理论中的君主治国学说。
圣帝不学无术,做太子的时候,却对这些驾驭群臣的帝王之术颇为痴迷。这也是,当初他能够从诸位王子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而先帝显然是看错了人,英明一世最终却选择了最不该选的一个人,做了大圣王朝的太子。
大内侍卫统领赵三思来的时候,赵才人还是一脸的担忧。
赵三思看出妹子的担心,于是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又和那万贵妃起冲突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万贵妃势力庞大,远不是咱们所能对付的,你现在该做的是避其锋芒韬光养晦。”
赵才人却持有不同的看法:“退退退、我还要退到什么时候,哥哥,你派人去泊县打听一下,万贵妃的胭脂水粉都是从泊县进贡而来的。”
正是赵才人的这一番话,却给唐小宝带来了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