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被玩烂了的办法,在这个时代简直超前的不能太超前了。
在大殿里的一片蛙声中,难以理解的这个超前理念,只要细想一下就会立刻理解了。
这就是钱生钱,这就是只要有了启动资金,将这件事情运作起来,每一步都在回本都在赚利啊。
许多官员都在思考,思考这样的办法是不是以后,我被外放地方,也可以运用这个办法治理地方呢?这真得仔细的推敲考虑啊。
于是,几百年后,这个褒贬参半的土地财政政策,就悄悄的在大明推行开了。“不瞒在座的诸位说,我的母后和我的父皇,已经决定在内帑之中,投入第1笔100万两银子的资金;宫中的各位公公宫女们,也募集到了15万两银子。而本太子和郑老板,啊,不,现在是郑大人,再拿出50万银子。我是向父皇保证过的,今年年底结算的时候,我要给父皇和宫中的各位公公宫女们,以一倍的回报。”
就在大家目瞪口呆中,弘治皇帝尴尬的站起来:“朕投入的这笔资金,并非是要极力的与民争利。一来是推动这个绝对必要的港口的建设,同时内帑增加了收入,朕就会将这一笔钱,投入到灾民的救济上,投入到天下孤寡上,投入到天下那些寒门士子求学上。”
他努力的说明的就是,自己这个皇上,不是钻钱眼里去滴,是一心想着天下平谷百姓滴,我赚这些钱是为天下赚滴。
我是一个不爱铜臭的人,是一个品行高洁的人,是一个仁爱的人,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对于我的投资问题,大家不要过份解读哈。
但今天这上百个大臣们,却总感觉到皇上的解释非常苍白无力,而且欲盖弥彰,并且非常的越描越黑。
于是大家纷纷群起反对。“你天津港就发200万股,结果你这一家子就占了一百七十万,你们这不是与民争利是什么?典型的监守自盗,典型的不顾百姓的死活。就比如说我们在座的这100多个百姓。
不行,你必须扩股,让我们也加入你们这一家子与民争利的行列中来,进行这令人发指的行动。
这时候这京城里,可比崇祯时候的富多了。
崇祯时候还能一次性被李自成收刮走8000万银子呢。这种在巨大利益的引诱下,京城里的士绅们都拖后门走关系,结果刚刚扩股的二百万,转眼就被抢购一空。
要不是朱厚照死死的压住,未来准备吸引江南士绅商贾的股份,根本就不用出北京城,户部给预算出来的2000万两银子转眼就能实现目标。
但即便能够转眼筹集到2000万银子,朱厚照也不想那么做。
筹集上来的银子是有红利的,那些银子一时用不出去压在手里,是赔钱的。自己也不是搞庞氏骗局的,玩那手段干什么?还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做生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