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的时候大棚早就建好了。
田蓝假装没看出来他们之间的暗潮汹涌,丝毫不打算拆台,还主动夸奖了女卫兵们:“她们串联回头就打算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扎根了。从去年到现在,他们一天都没有离开。农场的中学生们也是受了领袖的感召,深刻认识到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意义,继承了老辈农场人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精神,在最艰苦的地方奋斗。”
周记者看着这星星点点的碧色,感慨了一句:“这就是戈壁滩上的绿洲,绿色的希望啊。”
她的眼镜都阻挡不了目光的炙热,她认真地强调,“我不能走马观花。我要写一篇深度调查,我要好好讴歌你们这群戈壁滩上的奋斗者。”
这下子,大姑娘小伙子们不分派系不问来路,都集体高兴地跳了起来。
薛秀琴激动地大喊大叫:“太好了,我们就希望您能够将我们成功的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戈壁滩变成绿洲,让大家都不愁没瓜菜吃。”
冯祥生认真地强调:“记者同志,你可以去一趟农场团部,那里还有台田和鱼塘,这是改良盐碱地的好办法,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效。你也应当去一趟济北农场,那里的沙漠有我们种下的万棵树苗,现在已经长成了。”
周记者连连点头:“好,你们才下乡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做了这么多事。你们是新时代知识青年的典范,社会主义新青年就应当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建设中来。我要好好调查,我要好好写这篇报道,让你们的经验可以造福国家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民。”
她认真地对高连长提出请求,“我希望能够留在这里,跟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来真正体会西大滩戈壁建设者的精神。”
高连长点头:“我得向上级汇报一下。”
这就是个流程问题而已。
周记者又认真地看田蓝:“你们有什么问题是希望我帮忙解决的吗?”
记者号称无冕之王,他们下去做调查的时候,常常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田蓝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有,我们需要钢材,这样才能在戈壁滩上建造更多的大棚。”
第36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周记者在西大滩知青连待了整整一个礼拜。她还真说到做到, 的确跟大家同吃同住,就连下地劳动都半点不含糊。
在搜集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她备动身离开。下一站她先是济北农场, 调查沙漠种树的存活情况。然后再去团部农场,看他们制造的台田,这些新田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考验,现在产量如何。
临走前,周记者认真地夸奖这群年轻人:“你们才是真正的革.命者,践行着革.命理念,要是当代青年都像你们这样积极投身一线建设, 那不管什么豺狼虎豹再出现,我们都不用害怕。”
大家赶紧表示, 哪里哪里, 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
送走了周记者,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这些天, 为了在记者面前好好表现他们知青团结友爱的精神,大家连架都不能吵了,从早到晚的其乐融融,真是恶心死了。
三派人互看不顺眼, 都觉得必须得好好吵场架,狠狠发泄通才痛快。
知青们看农场二代和女卫兵们捋袖子了, 就开始退出战场,表示不屑于跟他们争,典型的煽风点火看热闹。
戴金霞他们围着田蓝问:“记者真能给咱们弄来钢材吗?”
“只要宣传的力度够广。”田蓝一本正经地跟大家分析,“你们看现在中央都要求停止串联, 各处原地抓革命, 促生产, 要以粮为纲。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是需要克服实际困难。咱们的石头大棚,具备巨大的实际意义。”
虽然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中苏大战到底没有开始,美帝也未曾再度进攻新中国。但田蓝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