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红楼之凌云志> 第七十章 庆云府内谋大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章 庆云府内谋大事(2 / 3)

有才,腹中的诗书和文采让大儒都赞不绝口。

他在京师时,作出三天三夜留宿靖水楼的壮举,也曾一掷千金为红倌人赎身。是贾郝,贾珍这些京师浪荡子的启蒙导师,深受他们的崇拜。总之就是老皇帝最放心的一个。

信王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渡过,直到那个自幼就被誉为大乾定鼎以来唯一可以比肩太祖的大兄刘承源突然驾崩,那个老不死的李闻点名让他的儿子刘晓然去京师,他就知道事情不对了。

从一开始,他就不认为是一件好事。

但至少刘晓然不这么认为,刘晓然当时不过九岁而已,虽然年少但自幼父亲是个不着调的浪荡子,所以早熟的很,有自己的想法。当初被裴仁武带着八千刀兵挡在京师被他认为是人生中最屈辱的时刻。

曾经,他离大乾的皇位只差一道门。

所以他跟父亲信王刘承逸的关系一直不好,前者一直活在梦里,后者一直努力把他叫醒。

大乾的亲王跟北武吐蕃的不一样,没有私兵,一旦发现,就是叛逆的重罪,多少金牌都救不了的重罪。

景恒他们要离开江南道,必须经过庆云县。

当景恒他们疾行的时候,庆云县的一处幽静的庄园里,丞相李闻派来的人正在和风度翩翩的信王世子刘晓然见面。

李闻派来的人叫袁启刚,是丞相府的一个幕僚。跟给贾政提建议的门客一样,都是喜欢在黑暗中放光的人。

世子刘晓然坐在主位上,如今二十五六上下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他恪守礼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饱读诗书,得到大乾朝堂的赞赏。人们都说信王能生出这么优秀的儿子,王妃立了大功。

深思的话,对信王就有些不尊重了。

刘晓然有着刘家天生的贵气和威严,加上多年培养的气度,外表看起来是一位优秀的大乾世子,不过威严和气度显得有些刻意和做作。

在刘晓然身边坐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儒雅内敛,一言不发,但是一双慧眼仿佛可以透视人心。

这位叫管侯,江南名仕。年少时名满天下,被皇后请去教育太子刘长溪,教导了刘长溪足足八年,后面离开皇宫游历天下。被刘晓然请来,已经有三年之久。

袁启刚客气的道:“这次来求见世子,主要还是丞相家的家事,丞相一直都对世子大人赞不绝口,不管是学识还是人品都是在大乾历史中少有的。”

刘晓然笑道:“我与丞相之间的关系,无须先生客气,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请直说。”

刘晓然当然跟李闻关系亲密,毕竟是给了他一个跨一道门就能当上皇帝机会的人。

“世子殿下也知道,丞相的侄子在北疆幽州府,一直是兢兢业业...”

袁启刚把事情跟刘晓然大致说了一遍。刘晓然当然明白李闻为什么要把侄子送到北疆,还要费这么大的劲把这份功劳帮他拦下。

他不止是想做文官领袖,这玩意他做了三朝了,早腻了。如果李思勇能抓住这份功劳,那么在北疆府可就不是一根钉子,那是一块铁板了,加上李闻的影响力,未来谁都说不清楚。

如果未来能把北疆军府握在手里,这对叔侄就真的是权倾朝野了。

“丞相的意思是,要我除去那个景恒?”

刘晓然叹了口气。

“虽然我这是江南道和河北道的交界处,但是丞相大人明显对我的期望太高了,我哪里有能力去暗杀一位北疆府的三公子。万一圣上和景行止知道了,我可扛不住那雷霆一怒。”

这话,里外多多少少都有些酸气。

袁启刚连忙说:“如果世子殿下可以帮我家丞相一把,对世子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且那景恒现在也不在京师,正是天赐良机。”

刘晓然挑挑眉。

“你这话说的太大逆不道了,我规规矩矩的做世子,富贵闲人,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