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威说:“听说谢家是靠种地为生,生活不是那么富裕。”
秦威就差没有指名道姓说谢家穷。
这是秦威从学子们口中打听来的消息,这三年来谢喻舟除了魏华和宋青云,几乎没和同窗有过来往,他们自然不知谢家的处境,还以为谢喻舟还是三年前那个谢喻舟,谢家也一穷二白。
再加上这一路上,戚映欢和谢喻舟也不过是普通打扮,更让人确定了心里的想法。
至于戚映欢怎么拿出一百两来投注,那不过是魏华宋青云几人凑的。读书人很少赌钱,因为听上去很不体面,可是戚映欢一介女流就不一样了。
至于书童小厮,那只需要一口饭就对付。
《梁祝》中,梁山伯家不就一贫如洗吗,身边还不是一样养了个书童。
不过对秦威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依他看来,就算谢家不穷,也不会嫌弃
银子多。
戚映欢微微蹙眉,没有马上回答秦威这个问题。
他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时间差不多到了,吴若愚应该去县衙找人来救她了。
在此之前先静观其变。
就在这时,牙子回来了。
牙子拿了鼓鼓一包银子递给秦威,秦威看都没看就往桌子上一摆。
布头被掀开,露出白花花雪亮的银子。
戚映欢下意识扫一眼,便发现了不对:“秦掌柜这是什么意思?”
桌上的银子可不止八百俩,起码有个一千五百两。
“没什么意思。”秦威笑笑,吐了口烟道:“秦某人一向爱才,想拉谢相公一把,有了这些钱,谢相公就不用受罪了。只是以后别忘记秦某人才好。”
秦威说得已经很露骨。
这是他对谢喻舟的投资。
这让戚映欢想起一则小故事,包拯中举那年,有富商上门送钱,包拯没收,和他一同中举的好友问他为何不收,包拯道: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就算富商现在没有要求,以后我们回乡做官他必有所有。好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也就没有收取富商的钱。几年后包拯和好友果然都回到过庐州任官。当年那些收受钱财的学子也先后收到了富商的请求。[注1]
不过那时包拯已经成了举人,而谢喻舟不过是个秀才。
秦威有必要下那么大成本投资吗?
“秦掌柜说笑了,夫君
不过是个秀才,何须秦掌柜记挂。”戚映欢不动声色回绝。
“诶,谢夫人这话怎么说的。”秦威敲着旱烟杆道:“小三元哪里是那么好中的,谢相公的才学,我秦某人佩服的紧,如果能亲近亲近就好。”
谢喻舟不过十五岁,就连中小三元,可见是真有点本事的,他就不信一个举人都考不上。哪怕没考上,他也就损失一点钱,但是万一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