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嫂子感恩戴德地道了谢。
里长非常满意地看着这个场景,面露微笑。
“你们都要好好干啊!不要浪费了戚丫头的苦心。”里长吩咐。
众人称是。
最后里长又意气风发地说:“戚丫头,你之后要是有什么事,就直接来找我,里长一定给你办好。”
戚映欢笑而不语。
中午时,季家拉来了建造衣厂的第一批建筑材料,戚映欢喊人把材料堆在了北边的空地上。
下午时王婶应约上了门,三人在房间里捣鼓了一下午。
谢家的房子也在这日修缮完毕,衣厂则在后日开工。
第二天,在戚映欢的建议下,谢家三人去了县里置办年货。
武陵县热闹非凡,店家张灯结彩地挂着大红灯笼,离过年还有半个月,节日的气氛已经把城县填满,即便寒风也不能阻挡大家热切的心情。
挤挤攘攘地走了一路。
才逛了一会儿,谢喻舟就推脱说要去交抄书的稿子。
谢母嗔怪了谢喻舟一眼道:“行了,我知道你不爱陪我们,这里有欢欢陪我就好,你自去吧。”
戚映欢看着谢喻舟离开的
背影,对谢母嘻嘻一笑。
“娘,等我们买好年货,就去吃点好吃的,不带谢喻舟。”
“好。”谢母满口答应。
两人先去了小云介绍的蜜饯店买了些糖,芝麻糖、花生糖,还有江南那边的传来的粽子糖,采用蔗糖、玫瑰花、饴糖、松子仁制,谢母没吃过,两人涂个新鲜。
付钱的时候戚映欢余光扫见了柜台里的乌梅,她微微愣怔了一下。想起第一次去镇里时晕车,谢喻舟给她买乌梅的事。
她鬼使神差地让伙计包了一袋乌梅。
谢母问她:“最近不是不晕车了吗?”
她这几个月经常往来与村子和县城,坐久了牛车和马车,晕车的毛病也就不药而愈。
戚映欢笑着说:“就是有点想吃。”
谢母慈爱的说:“那我给欢欢买吧。”
说着谢母拿出荷包付了钱。
戚映欢便站在一旁看着,并不阻止。她此刻在谢母脸上看到了一种名为自信的东西。
自从谢母拿到了毛衣的提成后,她整个人更生趣了一些,也很少再有烦恼,谢母大概是找到了自己的第二价值。戚映欢认为,比起金钱来,这是衣坊带来的最大收益。
两人又去了糕点铺子买了绿豆糕和枣泥酥。衣坊买了两匹做里衣的布。
最后去了菜市,割了一大块肉。手里的东西实在提不下,戚映欢只好买了两个背篓,把东西装进去。
到了这个时候,谢母就有点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