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微笑,英国公和父皇赵令渊,情谊深厚,两人年少时常在一起厮混。
彼此相知,哪怕是赵令渊当了皇帝以后,两人之间仍是像朋友多过像君臣。
就如同这谨身精舍,英国公来的次数比他这个太子还多。
“父皇跟国公也是君臣相得,日后青史之上,必是一段佳话。”
“什么佳话,估计史书上,我是那宠信奸佞的昏君,他是蛊惑君上的乱臣,至于佳话,你跟傅家三郎倒是还有可能。你是明君,他是名将。”
赵元檀听了却是哭笑不得,自己这个父皇仿佛对身后之名是一点也不在乎,言谈之间也素来不忌。
“河西那边我倒是不担心,傅懋修的能耐我清楚,河西他守得住,倒是辽东那边消息你要多看看,燕王世子下个月进京,这个就交给你安排,务必要保证他在上京的安全。这是朝廷的体面。”
“父皇担心有人对燕王世子不利?”
赵元檀疑问道。
赵令渊摇摇头,“不知道,有备无患。总之吴仁光的儿子现在不能出事。”作为雄踞一方的藩王,燕王世子进京一是为了跟皇室联姻,二来则是作为质子。
而燕王作为异姓藩王,跟朝廷的关系十分的微妙,不说朝廷内部有支持削藩的,有不赞成削藩的。
就是燕藩内部,也是分成好几派。
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祸。
“陛下,几位相公尚书和国公侯爷都到了。”
内侍在旁边小声提醒道。
“让他们去报房等候。”
“诺。”
“天天跟催命的一样,这咱们爷俩说会话都不安生。”赵令渊说这话,站起身来。
赵元檀看见父亲站起身来,也跟着起身,在后面虚扶了一把。
“不用,还没老呢。”
报房位于玉熙宫前,武宗年间设立,最早是用于存放各地军报以及奏表的,所以称之为报房。
武宗在的时候经常在报房接见文官武将,处理政事。
后来道君皇帝登基后,在玉熙宫修建谨身精舍,因为报房就在眼前,他又不喜欢上朝,就把在报房接见官员,处理政务形成了常例。
而民间市井的传言中,报房则被称之为“豹房”,是皇帝陛下饲养珍禽猛兽,寻欢作乐的地方。
报房内,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辅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肱,中书令裴休明,侍中谢佥,这四个人都是三高官官,算是宰相。
加上吏部尚书李法曾,户部尚书赵令淇,礼部尚书宇文执中,兵部尚书刘景明,刑部尚书郭源,工部尚书牛道骞十个文官大臣坐在左边。
定国公冯神绩,辅国公杨继勋,信国公汤显宗,卫国公李世忠,武定侯郭保,长兴侯耿忠国,镇远侯王彬,舞阳侯于罗睺八个武将勋贵坐在右侧,泾渭分明。
两边文武并没有外面人想象中的剑拔弩张,毕竟都是身居高位,都是体面人。
不过也没有太多闲谈,所谈论的都是相关事物。
比如卫国公问兵部尚书,上报的升迁名单什么时候能够批复,武定侯问工部下一批军械什么时候能到。
户部尚书找定国公询问一下军饷能否延后两个月等税银抵京...
诸如此类。
毕竟有时候下面的人跑断腿,都不如这里面的大佬动动嘴。
不多时,道君皇帝赵令渊和太子赵元檀到了,两边文武都起身迎候,却没有跪拜礼。
这也是因为这种小朝会上,礼数上并没有太多要求。
实际上,官员跪拜上官和皇帝,都是在重大场合,而并非时时刻刻面君都要行跪拜之礼。
“诸位都坐吧,正好趁着今天人到的齐把事情都议一下,该定个章程的定一下。”
赵令渊一坐下,也不闲话,直接说起了正事。
“河西要开战了,门下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