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武侠修真>衍灵殇> 章七十一佛僧佛心念佛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七十一佛僧佛心念佛行(3 / 3)

破杨公子刚才所问,还望见谅。”念慈从菩萨手中悠悠而下,法身如云烟散去,合十而道。

杨璥抬脚,将刚才退出的半步补齐,作揖道“恭喜念慈师兄了,我身边的人都道我杨璥是个福星,看来此言又多了一份见证……”,杨璥话没说完,却惊的一旁的小六瞪大眼睛看着杨璥,心道:什么福星,明明是泼皮好吧。“这后面的路怕是要麻烦念慈师兄帮衬一番了。”

小六咬了咬嘴唇,心道:果然,还是自己认识的公子。

念慈笑了笑,“这是自然,若是没有杨师弟,我入般若境怕是不知何日了。

佛家修行,从沙弥做起,须得净心,入禅定,破除他念,不与人间烟火,才能守清规戒律,持八戒。在此过程中,结合佛家心法,感受气感,先气走身,薄发后而炼体,与其他修真者不同得是,佛门先修心,再修身,称初禅境。然而佛门弟子破境相较普通修真者时间过于长了,又被戏称老禅境。

有太多的和尚困于老禅境迟迟不能破境,大多在寺院中寻个差事,终其一生,但是还俗的也有很多。

能入初禅境,便是有了一些基本的保命手段,于是许多僧人便寻求入世,持衣钵成为世间行走的头陀,也称化缘。募化乞食,广结善缘,渡有缘人,倡众生平等。

可滚滚红尘,人世间诸多诱惑,渡己尚且不易,更何况渡他人。所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圣人且离不开贪嗔痴三种最根本的烦恼,妄论佛家却想剥离,使众生摆脱三者带来的痛苦,最后遁入空门,用佛家的大悲大悯的包容之心,用断舍离的方式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在杨璥目前看来,实在是一种逃避的行为。

所以初禅境后,就是修罗境,这一境便是见众生。实力大约对应到其他修真者的离合境和通幽境。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佛家修行实在不像普通修真者那样明确,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罗汉金身,遇到这样的和尚,能跑多远跑多远吧,这可以说是已经碰到了般若境的门槛了,相当于半步入灵境。

修罗境,因世间行走,见众生,惹世间因果,念头繁杂,若要破镜,须得斩尽一切烦恼,方证果位。有句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贼念一起,想要打消念头,比定得费一番周折,所以修罗境也称为杀贼道。

杨璥没有和念慈打过,也没见过念慈的罗汉金身,可已然见过菩萨法身的威严,杨璥也不想触什么霉头,三人就这样向东而去,一路上杨璥将那繁琐的梵文学了个七七八八。沙漠并不好走,但好在一路上也没有遇到强大的妖兽和魔族,还算幸运。

杨璥三人踩在一根佛杖之上,离地面有数十丈高,便是一种御灵御物的手段了。说道:“如此说来,佛家说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指的是事物的表象和本质的区别了,我以为是心中无念,七情六欲呢。”

念慈回道:“其实这句话本身不过是《般若心经》中的揭语罢了,没有非常明确的指代,怎么解释,不过是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个人理解,杨公子这般想,也说不上错。”

念慈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其实佛家《四谛经》中说到的‘苦集灭道’,象征人本源的生老病死,和其一生所交集的惑业因果,皆由七情六欲所引向,借酒色财气所驱使带来的烦恼,唯有得道最终涅槃才是解脱的唯一方法,有欲便有求,有求便有所为,有所为必沾染因果,因果必定有或多或少的烦恼。”

杨璥思索间,耳边传来小六惊呼:“公子,你看,你快看。”

杨璥和念慈抬头,见不远处黑漆漆一片,仔细望去,却是茂密旺盛的高大树木,赫然一片望不尽的黑森林。

杨璥咕咚一声,润了润嗓子,茫茫沙漠啊,说真的,眼睛看啥都是黄色,突然冒出来一片森林,还是黑的,这算是绿洲?至于念慈,面无表情,双手合十念了句佛号。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