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寻根问祖之朱绍文> 第三章少年张三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少年张三禄(1 / 4)

道光十四年,北京郊外。寒风瑟瑟的早晨,天已大亮。一棵大槐树下,并排睡着两个人,正是流浪艺人张三禄和他的师父冯学章。一人身上盖着一件稻草做的旧蓑衣,蓑衣太短了只能盖住上半身,大腿以下和穿着破草鞋的脚,就这么裸露在地上。张三禄的师父冯学章伸了一个懒腰,睁开眼睛看看四周,发现天已经亮了,赶紧坐起来。“三禄,三禄”。冯学章叫张三禄,“赶紧起来,天亮了”。“嗯”。十四岁的孩子张三禄被师父喊醒了,他睡眼朦胧地坐起来,打着哈欠看看四周,问冯学章,“师父,咱们从赵家沟出来,已经走了两天的路程了,什么时候咱们才能走到海淀六郎庄啊”?冯学章想了一下,又看看天说,“动作快点,差不多今天晌午就能走到六郎庄。小子,动作快点,赶紧把蓑衣捆起来,吃点干粮就该赶路了”。冯学章一边说一边捆自己的蓑衣。“哦”。张三禄赶紧爬起来,开始捆自己的蓑衣。张三禄捆好蓑衣,师父冯学章已经在不远处的河边洗好脸,并用随身带的破碗从河里打了一碗河水过来。“三禄”。冯学章说,“赶紧去河边洗把脸,完了过来吃干粮”。“好的师父”。张三禄赶紧小跑来到河边,跪在地上,捧起冰凉的河水就往脸上泼。洗完脸,张三禄坐到师父跟前,破碗就放在地上,师徒二人围着破碗席地而坐。冯学章从怀里掏出来一块干饼,一掰两半,递给张三禄一块,然后自己就大口地嚼着硬邦邦的干饼。张三禄也像师父一样,大口地嚼着干饼,实在咽不下去了,就喝一口碗里的河水。很快干饼几口就吃完了,张三禄看着冯学章问,“师父,还有吗?我还没吃饱”。“你是饿死鬼投胎啊”?师父冯学章没好气地说,“赶紧收拾一下快走”。说完师父背起自己的蓑衣自顾自地走了。张三禄委屈地看看师父远去的背影,叹口气,拿起破碗咕嘟咕嘟的喝完河水。收好破碗背起蓑衣,张三禄急忙地追赶师父。

天气真是反复无常,明明刚才还是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可是走着走着,艳阳还是高照,却已经不再是风和日丽。天空很突然的就变的狂风大作,蜿蜒的黄土路上,树叶,尘土都被卷到空中满天飞舞。天地间顿时一片土黄色的混沌,师徒二人立刻变的灰头土脸。呼呼的狂风夹着尘土颗粒扑面而来,张三禄的脸上立刻像针尖刺中一样的难受,眼睛也被尘土迷地流下了泪水,一时间难以视物。张三禄看见师父冲自己大声地喊了一句话,可是张三禄听不清楚,狂风已经把他的耳朵吹得隐隐作痛,他只能听到耳边巨大的狂风呼啸声。虽然天气如此恶劣,但是冯学章和张三禄并没有停下来要休息避风的意思。事实上,一路上到处荒无人烟,也没有可以休息避风的地方。师徒二人咬着牙,一直在艰难地赶路。

经过三个多小时不停歇地赶路,张三禄和师父冯学章终于在太阳当空的时候,走到了海淀六郎庄。狂风已经无影无踪,看看街上路人不少,灰头土脸的师徒二人,顾不上喝水喘口气,就急急忙忙地收拾好东西,选好空地,准备开始卖艺。张三禄先打起快板唱了一段莲花落,师父冯学章则用白沙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并在圆圈里用白沙写字。师徒二人这边的东静,很快吸引很多路人围过来观看。冯学章右手抓起白沙,蹲在地上一阵龙飞凤舞,所到之处白沙成字且苍劲有力,格外的显眼。冯学章写的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路人都没见过白沙写字,觉得很是惊奇,纷纷拍手叫好。张三禄看人越来越多,唱的也有精神,唱完莲花落,张三禄向众人一拱手说道,“各位父老乡亲,在下叫张三禄,白沙写字的是我的师父叫冯学章。今天我师徒二人初到宝地,不知天高地厚,斗胆献艺一场,请父老乡亲欣赏,如果有不到之处,怪我二人学艺不精,请父老乡亲不要笑话,多多见谅。好,下面我就斗胆给大家唱一段京剧,四郎探母的选段,希望大家喜欢”。“好”。众人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