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打得是国力,等到大赢国力完全碾压东夷之时,到时出兵获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厚积薄发,发展实力才是正理。
转眼间,已是八月。
就在刚刚进入八月之时,萧战接连得到了几个好消息。
在京师附近的蕃薯取得了大丰收,试验田中的蕃薯一亩地竟然产出五千斤!
要知道,这个年代还是以粟米为主的时代,每亩地也就产个百余斤栗米,而这蕃薯的产量,竟然栗米产量的数十倍之多。
更重要的是,蕃薯对土地质量要求不高,哪怕贫瘠的土地,甚至是田间地头都可以种植,这样一来,很多原本很少产粮的土地都可以被利用上。
对于这个结果,于益川等人都是兴奋异常。
这些官员自然明白一亩地产粮五千斤对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
只要蕃薯种植全面铺开,那么大赢再也不会有人挨饿了!
这是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从未有人敢想的事情,以往百姓造反,多是因为生活所迫活不下去,而粮食的充足,不仅意味着百姓丰衣足食,更意味着天下太平!
这也难道于益川和钱谦钧等内阁成员听蕃茄亩产五千斤后兴奋得难以自抑,手舞足蹈。
这件事还没有完事,萧战又收到了第二个好消息。
之前萧战让人试验,同时用没发酵过的农家肥和发酵过的农家肥做为肥料,结果使用发酵过的农家肥栗米的产量大幅提升,达到了亩产六百斤!
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栗米产量的最高记录!
要知道,以往新开荒出来的土地一亩地也不过产百余斤栗米而已,而耕作过几年后的土地亩产甚至只有几十斤。
钱谦钧兴奋的大叫:“这样看来,使用发酵后的农家肥,可以使土地长期保持肥力,再不用轮耕了!”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钱谦钧兴奋道:“帝君,如此大好消息,足以证明帝君乃是千古一帝,如此功绩,当千山封禅,以告上天!”
“千山封禅?”
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千山是大赢最高的山峰,被称为最接近上天之处,若是某个帝君有了天大的功绩,得到天下臣民的认可,才有资格千山封禅。
这片土地数千年来,能去千山封禅的不过两、三位帝君而已,哪怕是大赢开国太祖,也没能千山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