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庭忙上前制止。徐渊向孙虎庭使个眼色,随即跟了出去。
龙步洲走到僻静处,便停下脚步。徐渊忙上前再施礼道:“还请龙将军赐教!”
龙步洲忙扶住徐渊道:“将军勿疑,兵者诡道也,古人云: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故而引将军来此处相商。我且问将军,你看那皮铁棍如何?”
徐渊道:“我观其不过插标卖首耳!”
“所率兵马如何?”
“虽数倍于我军,然则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将军需多少兵马可以退敌?”
“三千精兵足以。”
“将军有多少兵马?”
“实不相瞒,三千有余,四千不足。”
龙步洲低声道:“别州本是偏远之地,兵少将寡,皮铁棍此次引大军来攻,已然是倾巢而出。将军若是信我,则领兵正面全力迎敌,我则领一千人马偷袭别州城。将军若胜,待皮铁棍兵败回城时,你我两面夹击,则别州易主,皮铁棍死无葬身之地;将军若败,可退入别州城,据城而守,以为根基。将军意下如何?”
龙步洲又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计风险亦大,一则将军率兵倾巢而出,营寨必然空虚,那鲍乾必定乘虚而入,鸠占鹊巢。如将军战败,我又未能攻克别州城,则别州将无将军的立足之地。请将军三思!”
徐渊思忖片刻,道:“此时不搏,更待何时!龙将军以何为号?”
龙步洲道:“我若攻克别州,便命哨探举红旗告知将军;我若攻城不利,则举白旗。将军可见机行事。”
徐渊听罢,毅然决然道:“我给龙将军两千兵马,请将军务必成功!”
二人议毕,携手回营。徐渊只说留两千精锐坚守营寨,其余兵马全力御敌。
没两日,皮铁棍率大军已至。其人姓皮,因使一条四十斤重的混铁大棍,故而人称皮铁棍。
徐渊等人依计行事,在牛角山下列阵迎敌。
孙虎庭虽然肩伤未愈,依然一马当先,阵斩八员敌将。待那皮铁棍上阵时,徐渊恐孙虎庭有失,便亲自上阵来战。
然而,此战却大大出乎了徐渊的意料。
二人交锋,徐渊本欲十合内将他打落马下,岂料那皮铁棍武艺精熟,眼见二人相斗已百余合,那皮铁棍依然神勇如故。
徐渊心中惦记龙步洲的战果,有些分神,手法便有些杂乱。他越想速战速决,皮铁棍反而越战越勇,滴水不漏。
那皮铁棍乃是司马仲柳手下的一员老将,年逾五旬,久经沙场,身经百战,虽然武艺不及徐渊,但临敌应变的本事却远胜于他。
正在激战时,官军探子来报,别州城被敌军偷袭,情况危急。那皮铁棍果然经验丰富,便转攻为守,以守为攻,方寸丝毫不乱,法度毫厘不失。
徐渊无奈,只能拖入鏖战,欲以体力胜他。
不久,徐渊忽见一骑从别州城方向飞驰而来,背后插着三面红旗。他大喜过望,便大喝一声,抖擞精神,双锤舞动如风。
皮铁棍上了年纪,那徐渊的双锤又有泰山压顶之势,长时间对战,显然力不从心。他见徐渊大锤砸来,忙举棍抵挡。兵刃相接,火星四溅,皮铁棍顿时双手虎口震裂,鲜血迸流,手中的混铁大棍也被磕飞出去,败下阵来。
徐渊大喊道:“别州城已破,不要逃了皮铁棍!”
将士们听了,士气高涨,听徐渊一声令下,便如虎豹出笼,奔向官军。此消彼长,那别州兵马怎能抵挡,被冲乱了阵脚,已然溃不成军,那皮铁棍也兵败被擒。
徐渊以不足两千人马,杀敌五千,俘敌五千,其余官军早已四散而逃。
徐渊回到营中,欲招降那皮铁棍,便以礼相待。哪知皮铁棍宁死不降,待徐渊给他松了绑,便拔剑自刎而死。
徐渊见了,叹一口气,道:“皮将军忠勇,真是条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