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言,都选择默不作声,而是看向坐在主位上的并州刺史宋果。
宋果连连摇头说:“吴侍读有此想法,实乃并州百姓之福。按理说我应该支持才是,但吴侍读有所不知,我并州实在供养不起铁骑的支出费用。”
接着,宋果又为吴咏介绍了并州的一些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并州不仅土地贫瘠,人口也不多。
并地区合计九郡及九十八城,户口十一万又五千,人口六十九万有七千,也就是平均每个城池只有七千人。
“不瞒吴侍读,并州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
“西州边鄙,土地塉埆,鞍马为居,射猎为业,男寡耕稼之利,女乏机杼之饶。”
吴咏听罢,却是轻松一笑,“我打算在并州屯田种植甜菜和棉花,之后更是要与匈奴、乌桓、鲜卑等族互市,所得钱财,皆用来供养并州的勇士。”
说出心中想法,吴咏便看向众人询问道:“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他知道,真正要把这些想法付诸实施,其实并不简单。
比如屯田的人从哪里来?又在哪里实行屯田?要知道并州经常受到鲜卑的劫掠,还有考虑到当地的地头蛇、豪强之类的看到有利可图,会不会强占,别辛苦一场,给别人当了嫁衣。
还有招募骑兵勇士,必须要有朝廷的授权,有个名目才行。再则招兵需要军饷,更需要粮食
作支撑,没有朝廷的许可,不可能成功实行。
至于马匹更是无从谈起,在吴咏看来,那些战马简直就相当于后世的坦克飞机等技术兵器,不花大价钱,根本弄不到。
宋果闻言,却是哭笑不得,“吴侍读这是给我往火坑带啊!屯田还好说,互市和招兵岂是我能说得算的,一个弄不好,我肯定会被朝廷诸公弹劾,轻则下狱,重则以谋逆处斩。”
“没这么严重吧,宋刺史不要吓唬我。”吴咏有些不自信。
宋果叹息道:“吴侍读还是过于理想了,你虽有治世安民之心,却不明白权力斗争之残酷。无论你的出发点是否出自善意,但是危及到朝廷的根基,都是不被允许的。”
吴咏额头上有些冒汗,但他内心很清楚,屯田是肯定要做的,否则他以后的很多计划都不能实施。乱世来临,最怕这些异族趁机进入中原,祸害百姓。
宋果最后说,“于朝廷而言,并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控制住南匈奴,以免他们反叛,危害其他郡县。”
吴咏一愣,这才想起朝廷对匈奴的一些政策。
提起匈奴,后世人都会认为,匈奴是处在中原王朝北部的强大游牧民族,他们战斗力强,曾一度威胁着中原政权。对于匈奴,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印象,凶悍又野蛮,感觉不太友好的样子!
其实,匈奴和华夏民族原本同宗,有着相同的起源。
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也就是说,匈奴也是炎黄子孙,他们在夏朝末年前往中国北部居住,因为他们居住当时北部的蛮荒之地,又以放牧为生,所以称他们为“匈奴”。
这里再提一句,历史上北方崛起的所有异族,归根到底都是在中原地区生活不下去的汉人,跑到塞外苦寒之地与当地人结合,形成的新民族。
其实,秦朝以前,匈奴只是北方蛮荒之地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的他们还没有能力介入中原地区诸侯争霸的局面。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边匈奴才得以发展,并逐渐壮大起来。
然而,对于匈奴的壮大,秦始皇是看在眼里的,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便派大将蒙恬带领三十万秦朝精锐戍边,蒙恬修建长城,成功地把匈奴拒之门外。
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