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的不同做法,比如边事,你是主战还是主和,比如水利,你是主张修坝还是主张迁民,都是有讲究的,站的立场不同,自然会讨好一部分批卷的人,同时得罪另一部分人。
不过因为进士科的考卷是在京城批卷,主考官也不能成为一言堂,其下各个批卷的人也分别代表不同的学术流派、派系,而且一篇文章至少要三个官员为你批分,如果分值差距不大,那么取均值,如果分值差距过大,则另选三人批分,直到最后达成一致。除非你的文章翻了众怒,惹得好多人都看不上眼,或者你的运气特别被,抽到的三个考官都不喜欢你,除此之外,还是会得到公正的待遇的。所以在进士科的时候,你的观点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可以尽情地写你想要写的东西,比起各郡批卷考官批卷的举人试来说公平很多,不会因为一人之念而决定中举或者不中。
摒除了种种杂念之后,李鸿过认真地看着试卷上的题目“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看似简单,是四书《孟子》中的话,指的是亚圣孟子“民贵君轻”的施政主张,或许三岁小儿都能背诵,而童生秀才们也完全可以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