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里去。
可唐小鱼就不同了。
韩 夫人头回见着唐小鱼时,她才十一过半不到十二岁,像朵小花苞一样鲜嫩可爱。偏又特别会讨老人家喜欢,那小嘴儿跟抹了蜜似的。小鱼一口一声奶奶把她心都叫化 了,这丫头生得齐整漂亮,说话柔软好听,既不会屈意奉迎,又知道说话间的分寸。打了数回交道,韩夫人便把小鱼当眼珠子一样疼了。
韩夫人的年纪其实跟小鱼在现世的妈差不多大,也是张团脸,眼角带着笑纹,唇角有一颗米粒大的黑痣。当初小鱼第一回见着韩夫人的时候差点脱口叫她“妈”。
她会跟韩夫人这样亲近,这里头也有六七成是因为难得在这儿见到一个年纪长相都有些像她妈的人,移了情。
想到能见着韩夫人了,小鱼心里十分高兴,这一个月又零零碎碎备了好多东西。想着既然要去京里住大半年,自己的用具家什什么的都要带全了,也多陪老太太说说话。
临走前,何崇带着何晖和他媳妇还有一个小鱼没想到的人出现在她的面前。
那个人正是她在阳明村一道长大的小伙伴,杨进宝家的三小子杨小山。
杨小山比小鱼大点,半大小伙子身材像他爹,高大健壮,性格像他娘,淳朴中带着几分精明。他们也有些日子不见了。自从农庄起来,鲜味居开张,小鱼就忙得团团转,去阳明村的次数两只手都数得过来,但这并不妨碍她对阳明村人的感情。
杨小山是她在阳明村里的朋友,一起砍过柴,一起进过城,她还教过小山认字识数呢!
“小山哥!”唐小鱼欢叫着就要扑过去给小伙伴一个纯洁的友谊拥抱,手刚伸出去就被陈氏给打回来了。
“规矩点。”陈氏瞪了她一眼,小鱼吐了吐舌头,老老实实地给杨小山行了福礼。
杨小山手忙脚乱地胡乱回了礼,摸着后脑勺嘿嘿地笑。
“小山从去年底开始就在我铺子上当伙计了。”何崇笑着对小鱼说,“他识些字,人也机灵,这一年学的颇多。”
“当伙计?”小鱼好奇地看着杨小山,“为什么啊?你不是跟进宝叔学种地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