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奋斗在苏俄> 786 变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86 变化(2 / 3)

回来,政治局内的这种团结局面,自然也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那种团结,这种团结其实是建立在制衡之上的,同时,也是建立在斯大林同志高企的个人威望之上的,如果简单的认为这种团结,是政治局内的每个人都毫无条件的拥护斯大林同志,并心甘情愿的接受他的领导和指示,那就太过幼稚了,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而且,它也始终未曾出现过。

在维克托前世的舆论中,斯大林同志似乎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独裁者,他在联盟的政治局、中央委员会里,说什么是什么,没有人敢于提出异议,也没有敢于忤逆他,联盟所做出的一切决策,都是由他拍板定下来的,别人都没有发言权。

这种说法看上去似乎言之凿凿,可信度非常高,但若是理智一点,从权力本身的运作规律去分析,就知道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就一个国家而言,其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可能由单独的某一个人来掌握,权力本身的定义,就是一群人借以支配另一群人的工具,它强调的是群体性。

所以,斯大林同志之所以能够牢牢掌控住联盟的局势,也不是因为他一个人的因素,而是因为在联盟的领导核心中,有足够多的人支持他,而这一点体现在政治局内,就是牢牢站在斯大林同志身边的人,要远远多于可能反对他的人。

细数一下,在整个政治局内,任何时候都会站在斯大林同志一边的人有谁?如果这个问题是在卫国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提出来的,那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日丹诺夫和加里宁两位同志,然后是卡冈诺维奇同志、伏罗希洛夫同志、莫洛托夫同志、安德烈耶夫同志,这些人应该算是斯大林同志所掌握的“基本盘”。至于赫鲁晓夫、米高扬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做事的,尽管斯大林同志很看重他们,但却不是给与他们多么大的信任。

在当时的局面下,整个政治局内,算上斯大林同志自己,他等于是牢牢掌握了七张票,因而,在任何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即便是有人跳出来反对他,也对他构成不了任何威胁。

但是到了现如今呢,加里宁和日丹诺夫两位同志先后病逝,斯大林同志铁定能掌握在手里的票,直接七变五,少了两张。而原本他给予厚望的谢尔巴科夫同志,还没等熬到政治局委员的位置上,便早早的与世长辞了,这就使得后来陆续进入政治局的委员、候补委员,基本上都不怎么受斯大林同志信任了。

看看现在政治局内的局面,斯大林同志依旧可以掌握在手里的是五张票,但是,这五张票已经不是那么稳妥了,至少安德烈耶夫同志的心思变的有些难以揣度了,而伏罗希洛夫同志又被边缘化的太严重了。而除了这五个人之外,新加入的委员里,马林科夫、贝利亚这两人,是斯大林同志绝对不会太过信任的,布尔加宁与赫鲁晓夫关系密切,他也不值得信任。

什维尔尼克毫无原则可言,作为一名老同志,他竟然在进入政治局之后,背弃了与他素来关系密切的安德烈耶夫,转而向马林科夫他们靠拢了,所以,这个人也不值得信任。

如果说日丹诺夫同志还活着,那么后续加入政治局的柯西金也好,沃兹涅先斯基也罢,都可以多少的给予一些信任的,但是随着日丹诺夫同志病逝,这两个人的立场也变得模糊起来。

如此一来,再次细数一番,政治局内不受斯大林同志控制的票数,似乎陡然间就多了起来: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赫鲁晓夫、沃兹涅先斯基、柯西金、什维尔尼克,这一共是七票,七对五,对于斯大林同志来说,这其中潜藏的变数太多了。

维克托能够感受到,斯大林同志正在变得越来越多疑,而这份多疑的背后,呈现出来的,则是他对局势艰难的掌控。作为一名强势的国家领导人,他必须维持住自己的威信,维持住那份艰难的平衡,因为一旦这份平衡打破,他的某项提议在政治局内遭到多数同志的反对,那么,对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