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火,昂首冷笑道:“本宫年纪尚轻,入宫的时日也浅,比不得刘姐姐年长我六岁,心思缜密而有谋略,懂得如何奉承太真娘子以讨陛下的欢心。本宫听说,刘姐姐从前做女官时就是贞顺皇后身边的红人,而太真娘子那时乃是贞顺皇后的儿媳,彼此之间自然应该多加亲近了。刘姐姐天生聪慧,惯会体察上意、左右逢源,要不然怎么能在宫中步步高升呢?这些本事本宫可是学不来的。”言罢,又起身向李隆基盈盈一拜,“臣妾不才,只愿为陛下作赋一首……”
“够了!”李隆基却冷冷打断,目光中露出不加掩饰的嫌恶之色,“梅妃,你醉了,先回寝殿休息去吧。”
适才听她提及寿王,李隆基已是大为不悦,后来又见她扯出“儿媳”一事,更是又羞又恼,勉强按捺住怒火才没有当场发作。宫中之人对杨玉环曾是寿王妃一事讳莫如深,哪里有人敢在皇帝面前说起半个字?席间的嫔妃宫眷都停止了欢宴,目光齐齐地落在江采蘋身上,有人对她投以担忧和同情的目光,但更多人的心里却是幸灾乐祸。
然而,令人十分意外的是,江采蘋既没有为自己刚才的“失言”向皇帝请罪,也没有顺势退出麟德殿。她用手轻轻揉了揉发涩的眼角,然后骄傲地扬起纤长优美的脖颈,一字一句地朗声说:“陛下,臣妾没醉!”
☆、第98章 楼东
江采蘋话音一落,整个麟德殿都倏地静了下来,宴席两侧奏乐助兴的教坊乐伎们也都偷偷互看了几眼,不知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应该继续演奏。丝竹管弦之声渐止,唯有梅妃清亮骄傲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余音久久不绝。
“陛下,臣妾没醉。”江采蘋再度朗声重复,下颌微微扬起,姿态骄傲,一双潋滟美目中竟隐隐流露出决绝的光芒,“臣妾十分钦羡陛下的文采,适才也草拟出一篇小赋,名曰《楼东赋》,还请陛下为臣妾品评一二。”
李隆基哪里有心思看她卖弄才艺,只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倒是淑仪刘澈笑吟吟地站起身来打圆场:“梅妃娘娘文采好,诗词歌赋无一不通,才华堪比古时的班昭和蔡文姬,在咱们后宫里算得上是第一人了,怪不得一入宫就深受陛下宠爱,不但封了正一品的妃位,还亲自赐了封号。臣妾虽不擅长辞赋诗文,却最佩服那些有学问的才女,当真是很想拜读一下梅妃娘娘的这篇新作呢,还望陛下恩准。”
“女子贵在贤淑温婉、勤谨持家,诗书上的才华倒是次要的。”李隆基神色稍霁,侧首看向刘澈时目光中多了一抹脉脉温情,“这一点,朕倒是十分欣赏刘淑仪。阿澈,这一年多来你替朕管理后宫辛苦了,从今日起,朕就晋封你为正一品华妃,以众妃之首的身份代掌凤印,免得你处理后宫事务时有人不服。”
刘澈惊喜不已,却仍是竭力压制住心底的激动,向皇帝躬身施了一礼,谦逊地辞让道:“臣妾谢陛下垂爱,只是……臣妾无德无才,又不曾为陛下诞下皇嗣,忝居正二品淑仪之位已是惶恐不安,三妃之位何等尊崇,臣妾只怕自己当不起……”
李隆基扬手一按止住她的话,微笑道:“阿澈,你莫要过谦。若是连你都当不起这三妃之位,那朕这偌大的后宫,就再无一人有资格晋封了。”
话已至此,刘澈自然不好再推辞,忙急趋几步到御座之前郑重下拜,叩谢皇帝恩典。国朝制度,皇后之下设正一品惠妃、丽妃、华妃各一人,如今宫中既无皇后,惠妃、丽妃之位亦是空缺,她刘华妃俨然成了后宫中品阶最高的嫔妃。宫中原无“梅妃”这一封号,江采蘋只是一应礼秩等同于正一品三妃而已,故而其地位在华妃之下。席间众人纷纷起身向新晋的刘华妃贺喜,直把江采蘋自己撇在了一边,无人理会。
杨玉环亦含笑举杯向刘澈道贺,又对李隆基道:“不如请梅妃把新作的那篇《楼东赋》吟诵给我们听听吧,既是为陛下的寿宴助兴,也当是为华妃娘娘贺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