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早朝之上,各部各省为了防范于未然,对于那些可能危害到自身利益,或者会招来麻烦的提议,必定会据理力争,让提议无法通过。
遇到这种情况,有利害关系的两方,时常争得脸红脖子粗,有时候,一些好事的大臣也会在一旁敲边鼓,让这样的争执愈演愈烈。多数情况下,几个大臣吵吵嘴,再由武后调停,大家各让一步,事情就这样谈拢了。
可有时,还可能遇到一些极端情况,两拨政见不同的大臣,为了各自职责机构的利益争得难解难分,最后,争执变成了辱骂,辱骂变成了推搡,推搡演变成围殴。
这时,在这个有着大唐政治中心之称的含元殿,这群在世人眼里有着呼风唤雨能力的云端之士,竟变得如同市井小民一般,拿着手中象牙笏板撒泼,互殴起来。
要知道,在朝廷的当权者中向来以文臣居多,而且,他们能够混到需要参加早朝的级别,不说花甲老人,可至少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像袁一这样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
因此,当这群又老,又弱的文臣打起架,战斗力绝对达到了可笑的程度。像什么抓头发,扳手指头,甚至,连扔鞋砸人这样的伎俩都被用上,时常以高雅之士自居的他们,打起架来就像一群被惹急了的泼妇。
在这几次的早朝中,袁一就遇到过这样的“群殴”事件。当时,袁一微微有些醉意,看到朝堂上有人打起来,他还以为是自己眼花,紧接着看到有一群人打起来,他才知道这不是眼花。
当时,他心想,这些人敢在含元殿的朝堂上,当着武后面大打出手,肯定是活腻了。
这样想着,便抬头去看端坐在高座上的武后,只见她一脸平静,没有半分恼怒,她冷眼旁观朝堂上的混乱,好似这都与她无关。她招呼过一旁的孙满贵,低声向他说了几句,便起身往一旁的侧殿去了,留下一众大臣,任他们在大殿撒泼互殴。
如果说大臣们的大打出手,让袁一看傻了眼,那么,武后的这番举动,着实让他感到吃惊。据他了解,武后向来都是一个,每时每刻都散发着威武气息的强悍女人,遇到这样挑衅她威严的群殴,不可能表现得这么软柿子。
可不管怎么样,朝廷大事不关他的事,武后强硬也好,软弱也罢,更不关的事。因此,他便漫不经心的席地而坐,玩味看着这场闹剧要闹到几时。
这时,太子李显见武后去了侧殿,他便满脸慌张地围着御座转了几个圈,而后,看了看近前的金吾卫,想要命令他们上前阻止这场混乱。可刚想开口,举棋不定的他又看了眼通往侧殿的小门,心想,武后没有出动金吾卫阻止混乱,这样做肯定有不妥之处。
这样想着,他便不敢轻举妄动。他犹犹豫豫地走下玉阶,来到打得热火朝天的大臣面,想要出言阻止他们,可又没想好要说什么。正他进退两难之时,突然,看到席地而坐的袁一,便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似得,来到袁一身边,低声询问道:“袁兄弟,这里都乱成了一锅粥,这该如何是好?”
袁一抬头看了眼满脸焦急的太子,起身道:“娘娘都去了侧殿,以目前这种情况来说,我也不知道怎么样做才恰当。不过,您是太子,还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听到这番鼓励,李显总算有了些底气,他挺直身子走到互殴的大臣中,一扬手大吼道:“住手!通通给本王住手!”
听到这样一吼,又看到站在殿中的太子,扭打在一起大臣纷纷停手,面面相觑,偌大的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可这样的沉默并没有持续多久,刚才争执的两拨大臣见李显出面调停,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将争执的问题抛给李显,希望他能够替自己主持公道,驳回对方的提议。
李显向来不擅长处理朝廷大事,现在,大臣们将这个连武后都觉得棘手的问题抛给他,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么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