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上头没有公婆管着,可没有长辈指点,什么事都要自己拿主意,祖母想起来就替你头疼。”
崔氏笑道:“母亲不必担心,笙姐儿这孩子这般聪明,元倓又敬重她,郡王府虽大但人口简单,住持中馈并不难。”崔老太君摇头:“难又如何,咱们也不能代替她。罢了不说了,还是说说她的嫁妆准备的如何了吧。”
赵玉笙嫁的是宗室郡王,且是皇上的表弟太后疼爱的外甥,嫁妆方面肯定是越气派越好,为此新昌伯府是全国上下到处给赵玉笙搜罗好东西。
第127章 绿萼
崔氏的女儿赵玉筝夫家世代在南边镇守海疆,崔氏写信让闺女在南边给堂妹寻摸好东西。赵清湄的夫家是皇商,这次更是派上了用场。而西北那边,元倓和丁蔚本就有铺子,丁蔚一句话,掌柜的立马颠颠地开始忙乎。西边有赵彦,东北则有杜悠之,于是各地的好东西源源不断地往新昌伯府送,搞得赵玉笙很不好意思,连说不必要弄那么多东西,总不能自己出嫁,将伯府给搬空吧。
崔氏让她放宽心,说这点子东西伯府还是买得起的。崔老太君则呵呵地笑,说咱们伯府嫡女出嫁,自然是要十里红妆,当初你大姐姐的嫁妆跟你的差不多。其实赵玉笙嫁的人若不是元倓,嫁妆是不能跟赵玉筝相提并论的,毕竟赵玉筝的老子才是新昌伯,她又是长房长女。
当然赵家之所以这么大手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怜惜赵玉笙早年受了太多苦有心补偿,况且赵玉琴夭亡,伯府原本打算给她准备嫁妆的那一份钱全加到了赵玉笙头上。
赵家这边忙着四处搜罗嫁妆,郡王府也在紧锣密鼓地翻修改建,元倓借口工程上的事情,要么喊赵玉笙过去实地察看,要么来伯府寻她商量,隔三差五地就能和赵玉笙见面。赵清溪如今看他又格外顺眼,翁婿两个兴致来了就喝上两盅,元倓的小日子过得格外滋润。
然而翻修工程结束之后,元倓就不能像之前那样有借口和赵玉笙经常见面了。习惯了隔三差五地和心爱的姑娘见面说话,运气好的话还能小小地温存一番,猛然间这样的待遇没了,元倓哪里受得了,好在时间也到了年底。
因为没娶妻,元倓往年都是随同元修一家一道过年的,元倓当初希望能在年前迎娶赵玉笙,其实就是想能和她一道在自己府里过年。如今这一心愿难以达成,他脑子里便开始打起了别的主意。
大齐朝规矩,正月十五之前朝廷封印,官员们不用正式点卯去衙门,他便借口自家庄园的梅花盛开了,拉着丁家人并崔老太君赵玉笙去庄子里住上几日。
丁家祖母本就是乡下老太太,但凡有机会去过一过田园生活,她老人家都是欣然前往的。田老太太兴致勃勃地,崔老太君不好扫她的兴,自然也答应了。正月初十,该招待来给自家拜年的人基本都送走了,赵玉笙他们一行人坐着马车去了庄子。
崔老太君原本是要带着赵玉笙去自家的庄子住的,元倓哪里肯和赵玉笙分开,便怂恿田老太太说服崔老太君打消念头。崔老太君想了想,觉得就自己祖孙两个,且不住几日,何必麻烦庄头他们打扫,稍加沉吟便同意了。
元倓庄园里的梅花和京都大多数人家栽种的梅花一样,都是红梅花,不过他家庄子里有一口井,井水冬日里暖暖地,井水周围种了二三十珠梅花,这会子京都各府的梅花没开,他家这里的梅花却开了。大家围着梅花好一阵欣赏,田老太太指着笼着胭脂色羽纱面白狐里斗篷的赵玉笙赞道:“可惜没下雪,不然这白雪红梅衬着,我们笙姐儿可不就跟那画里面的仙女儿一般好看了。”
崔老太君仔细打量了一阵孙女,摇头道:“身着胭脂色的斗篷来赏红梅,不好,早该想到让笙姐儿穿那件绿色的灰鼠皮斗篷来。倓哥儿这孩子仗着自家的铺子是卖这个的,前阵子给笙姐儿拿来两张极好的皮子。笙姐儿说自己有斗篷,打算用那皮子给我和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