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来搪塞四品小官儿江念,可如今被何子衿在慈恩宫说出来,这话骗得了谁?
便是一向帮亲不帮理的永福大长公主都禁不住面露厌恶,觉着薛显这样的晚辈实在是给公主们丢人。那江姑娘也是官宦人家的闺女,又是先帝赐婚,薛显这种偷偷摸摸打发人跟踪人家姑娘的事,叫人家姑娘的未婚夫知道,能不揍他?不揍死他!
好吧,两位当事人的长辈都在这里。
面对面的说了个明白。
太皇太后见寿婉大长公主面有惭色,也没再多说什么。
何子衿来得及时,在慈恩宫截了寿婉大长公主的和,自然见好就收。想着,回家还告诉闺女,有礼光自己知道没用,还得叫别人知道才行。像纪珍这事,要是凭寿婉大长公主一人去说,合着全成纪珍不是了。江家,是断不能坐视女婿吃这亏的!
寿婉大长公主实未料到何子衿这般口齿,且这般敢说,寿婉大长公主叹道,“既是误会,也便罢了。只是,此事毕竟事关令千金名节,何恭人还是不要再到处说了。不然,反叫人误会。”
何子衿笑道,“这与名节有何相干,不过是有鬼祟之人罢了,我家孩子出门,身边没十个八个壮仆,我都不放心的。再者,为名节二字,咱们女人数千年来忍气吞声的还少了。我看史书,就凤武帝年间,当时有一位名臣,史书中称文妙舍人的沈拙言沈舍人,沈舍人娶妻吴氏。这位吴氏有一桩案子是载入正史的,就是吴氏初入帝都城,为南丰伯之子所玷污。吴氏就是忍不下这口气,怒而上告,最后,南丰伯府除爵去官。吴氏出身不过商户女,最后嫁给沈舍人,夫妻二人一样白头到老,子孙绵延。可见,世间自有公道。”
作者有话要说:看过皇帝难为的亲们,还记得沈拙言和吴婉的故事吗?发现越来越喜欢写系列文的原因之一,就是,故事会有传承感~
☆、第480章 帝都风云之三二
第480章
要说以往还有人对何子衿做了大公主与嘉纯郡主武先生之事有所不服, 今听何子衿这一席话, 当下就有人觉着,太皇太后当初点这位何恭人给大公主、嘉纯郡主做武先生,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文妙舍人沈拙言与吴氏之事,的确是史书所载,可见此事在当时影响之大。这件事, 一般喜读史书的人大都知道。但,何恭人此时提及此事, 显然是另有深意的。因为, 此事还有一个背景,那就是, 当年吴氏所状告南丰伯府, 当时南丰伯就有一子, 尚长公主为驸马。但,哪怕是驸马家族, 有此不肖子弟,亦难免衰落。与今时今日之薛家, 何其相似也。
故而, 何恭人以古讽今, 真真是讽到了骨子里。
这人非但口才好, 还真是个博古通今的人物啊。
不怪太皇太后对她另眼相待, 一向与慈恩宫交好的长泰大长公主如是想。
寿婉大长公主有没有听明白何恭人的话中深意,长泰大长公主不晓得,但, 寿婉大长公主脸上的优雅几乎维持不住也是真的。
当然,何恭人脸上的和气也浮的很,一看就是咬牙强撑出来的和气。
也是,叫谁家闺女被个流氓盯上,谁也不能再和气的。尤其,倘不是在慈恩宫,寿婉大长公主这等身份,还真不是江家能惹得起的。想来,江家早吃过亏,如今已是再不愿忍了的。
长泰大长公主如此思量着,她本想打个圆场,但看双方形容,都不似气平的,那么,这个圆场就有些不好打。
好在,何恭人识趣,把事情说明白后,并没有不依不饶。寿婉大长公主原是想来慈恩宫告状,请太皇太后拉个偏架的,不想,偏架没拉着,自己个儿孙子那些事反是叫何恭人悉数抖擞了出来。寿婉大长公主好个没脸,她也不是不识趣的,太皇太后什么性子,大家心里都有数,适当的照应下宗室,太皇太后很愿意给诸公主个面子。但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