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挖坑给他跳!
这实在是冤枉柳知府了,柳知府根本不晓得这是个坑啊!
而且,是个深坑。
周通判是不会信的,柳知府一向自诩名门柳国公府出身,你都名门了,你能不晓得朝云先生的来历吗?MMD,竟然把他往坑里引,他摔死了,姓柳的是不是认为就没人再继续调查江同知遇刺一事了!
周通判暗火中烧,偏生他品阶不比柳知府,竟是没法报仇!心下何其憋闷二字可表!
不过,周通判也没憋闷太久,很快,朝廷派了钦差过来彻查北昌盐课与江同知遇刺之事。而且,钦差队伍是这般组成的,首席钦差乃新任左都御史谢御史,钦差组成员有户部清吏司主事一名,刑部捕快五名,吏部侍郎一位,余下随从,自然不少。
这次钦差配置之高,直接惊动了北昌府官场。
至于为什么打头是御史台,无他,给朝廷上折子的是顾御史啊!
顾御史简直受不了这种惊吓了,江同知刚一调查盐课之事就给人捅去半条命,顾御史再想立功,也还是惜命的!不过,他身为御史,北昌府发生同知遇刺之事,他自然有理由上书朝廷。而且,为了表示北昌府局势之混乱,顾御史言辞间稍稍夸大了一些也是有的。
再加上,北昌府有朝云道长这么一位太后娘娘亲舅舅的过气权贵,遇刺的江同知又有些不可言说的身世,为安稳计,皇帝陛下就派出了这么一队超豪华的钦差队伍。
听说钦差到了,阿念寻思着,自己也该自病床上起来了。
当然,这样豪华的钦差队伍,阿念也不禁轻拧双眉,想着,朝廷对此事,是不是重视的有些过了。
☆、第406章 北昌行之九十四
第406章
何子衿听说朝里要来大官, 就跟阿念商量着, 阿念这伤是不是快些好起来。
阿念舀一勺酒酿小圆子吃了,惬意的靠着软枕,道,“原也就该好了的。”
何子衿拿着朝廷的邸报跟阿念研究,“这位左都御史是姓谢的, 不知是不是太后的娘家人呢。”
阿念显然比子衿姐姐熟悉官场,三两口把小圆子吃完, 道, “这位谢御史正是宜安驸马,也是太后娘娘嫡亲的叔叔。”
哗——
何子衿没想到朝廷把太后她叔给派出来了, 何子衿悄悄同阿念道, “你说, 是不是太后的叔叔来看太后的舅舅啊?”
阿念摸摸没毛的下巴,寻思道, “主要还是来查案吧,也不可能只是为了过来看朝云师傅。要是来看朝云师傅, 派个什么人来不行啊。”
“也是, 叔舅是同辈, 也没有让一个人来看另一个人的理。”何子衿道, “可我看宫财主记的那秘账, 这盐课上贪的银子也不算太多。”
“诶,我的姐姐,老巡抚这才走了多会儿啊, 一年都没有呢,王提司就能弄这些银子,再让他呆下去,北昌府的百姓就吃不起盐了。就是盐商也深受其苦,不然,你以为宫胖子能把这账给我。”盐商送礼打点,但盐课司也不能太过火,不然,真过了头,早晚大家一处倒霉。
何子衿想了想,也是这个理。
阿念虽是渐渐“转好”,依旧许多人过来探望,尤其沙河县邵举人与庄典史,沙河县离府城远,他们得信儿就晚,待得了信儿,立刻请了假,都是骑马来的。邵举人家不大宽裕,不过,现在日子较先前也好过许多,带了许多滋补药材过来,说是年前村里猎户猎到一头大鹿,邵举人买了整头鹿下来,邵举人是个懂行的,家里吃了鹿肉,但如鹿筋、鹿葺、鹿尾、鹿鞭,都风干了存起来。这回悉数带了来给江同知补身体。庄典史送了一根十几年的参,是山里采药人采的。
庄典史看江同知脸色不算太差,此方放下心来,接了丫环捧上的茶也顾不得吃,道,“听说大人遇刺,把我惊的,也不敢同别人讲,不然,家里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