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辛筝开始与自己以巡狩名义带来的官吏们研究如何让人族在月照之地站住脚。
想在一个地方站住脚就必须能够在当地进行生产,而生产中最基础的便是耕作,不会种粮食什么打算都是白搭。
羽族的生产模式不适合任何一个没长翅膀不能飞的族群,别的智慧物种可没法像羽族般一日间在数十羽亩的田地间轻松往来。好吧,也不能说轻松,羽族飞行时体力消耗非常剧烈,一名身强体壮的成年羽人飞翔半到一个时辰就得歇菜。因而羽族农人一圈溜达下来,晚餐能食斗米寸肉,就让人很能理解为何羽人能想到在蜜树林中养牛羊,只吃蜜实无法支撑它们飞行的消耗,需求推动发展。
不能与羽族一般,但羽族也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月照之地的纬度在这里摆着,人族培育的作物中也就青稞能适应,但青稞是高原作物,月照之地是盆地,水土不服的概率很大,因而羽族培育的高抗寒蜜树就很有价值。考虑到种植蜜树的前期成本,自然不能指望民间干这事,官吏们非常干脆的提议军屯,迁徙过来的氓庶主要种植麦子,从龙伯那里买来的麦子,龙伯的麦种都能在北荒种植,肯定也能在月照之地种植。
月照之地纬度高,但群山环绕,河流也都汇入了盆地中心的月照泽,受到充沛的水量影响,同样的纬度,月照之地尚且暖和不少,比之纬度更高的北荒自然更温暖。
军屯种植羽族的蜜树,氓庶种植龙伯的麦,敲定了方案自然就是落实,落实的进度略慢。倒不是后方不给力,而是前线战事还没打完,离月照泽最近的兖州与沃西所有资源都紧着前线军队。
辛筝花了半年时间才将打下来的土地上的农业结构调整好,也终于收到求和,准确说是调解,来自龙伯的调解,大为讶异。
虽然是龙伯出面调解,但羽国要是不愿意,龙伯也没法开口调解。
“这么快就撑不住了?我还以为保底也能撑一岁呢。”
青蘅道:“羽国这些年的天灾并不比人族少多少,蜜实又不似五谷耐保存,无法撑太久也很正常。”
五谷中粟米保质期最长,能保存九年,虽然保存这么久味道如何不能抱有任何指望,但吃不死人就行,灾荒时挑挑剔食物不好吃是脑子有病。蜜实却不然,用最好的条件去保存也不过保存五年,而羽国中只有官方才能制作条件最好的粮仓,寻常人家的粮仓撑死保存三年。
当然,这不代表羽国对灾荒的抵抗力就比人族差了,双方的农业各有千秋。
羽人农业的优点是蜜树的产量稳定,蜜树是乔木,乔木对旱蝗雨雹的抵抗力比禾本作物强;缺点是粮食保质期太短,灾情如果太严重导致蜜树死亡,意味着之后数载地里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历史上羽族第一王朝时蜜树染病导致的大饥/荒对羽族造成的打击相当惨重,从羽人如今种植蜜树一定要在蜜树林立混种其它植物就知道当年之事给羽族留下了多么深重的心理阴影。
人族农业的优点是种植成本低,收获期短,温暖的地方一年能两熟乃至三熟,平均亩产(有了粪肥以后)也比蜜树高,即便今岁发生灾害导致颗粒无收,明岁只要有人有种子就能继续耕作与收获,种植的作物不乏保质期长的;缺点是禾本作物对旱蝗雨雹抵抗力差,且需要年年耕作,牵扯大量人力,没有余裕去开荒。
寻常时彼此的农业都符合各自的需求,有一点瑕疵也不是大问题,但如今是天灾绵延的小冰期。所有的小瑕疵都被小冰期反复无常的气候催化为大问题,辛筝生不如死,风洲不遑多让,从这俩私底下以粮换粮——蜜树产量相对稳定,可以填补人族的粮食缺口;粟麦保质期长,比蜜实更适合做赈灾储备粮——就知道这俩被逼到了什么地步。
“但这才九个月就撑不住了,看来羽国的情况不太好呀,实为对付羽国的良机。”辛筝一脸抑郁。“可惜我也是半斤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