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了骨感的现实,调整了路线,青蘅与巫咸也不急着修鸿沟了,先解决粮食问题。
考虑到做出改变需要时间,而氓庶手停口停,想要挤出时间去做别的事也难,青蘅提议向氓庶提供低息贷款,借一百钱,一年的利息只要五钱,跟不要利息也没多少差别。而五钱的利在扣掉成本(人力、车马费)等后的毛利更是没有,完全是倒贴钱。
即便巫宗家大业大,年入千万金铢,这么折腾也不会轻易破产,但也没必要这么败家,因而为了说服十巫同意自己定的利率青蘅也说干了嘴,一条一条的同十巫掰扯。
首先,有了粮食才能修粮道和鸿沟,而鸿沟修通后的漕运利润巫宗能分两成(巫咸同辛筝讨价还价的最终版),这样一条连接整个九州之地的运河,漕运之利可想而知。而且后面有个等着交接的辛筝,这个时候说退出是不可能的。
其次,利率定得太高,而人性贪婪,巫宗未来很可能走上放贷赚钱的路线,的确,这很轻松,躺着都能赚到钱。但放贷缺德还影响社会安定,而且当她和辛筝是死人吗?她的权力的确比不得前头几任,但赐死个把人的权力还是有的,还有辛筝,分封时代那些放贷的神庙最终的下场足以证明辛筝会做出什么反应。
为了点钱,把自己的命甚至全家人搭进去,值得吗?
三,巫宗如今的收益来源很广,其中第一收益来源是各地神庙提供的教育服务,收钱帮人照顾四岁以下的幼崽,提供一些简单启蒙教育;六岁以上但被官序淘汰,家里又有钱希望幼崽继续接受教育的幼崽,神庙也办私学,提供小学教育。
第二收益来源是辛筝因为不想完全撕破脸而给巫宗保留的一份税赋,虽然辛筝有一大堆附加条件,但这笔钱实打实的到了巫宗手里。
第三收益来源是旧时代留下的漓水漕运。
第四收益来源是畜牧,但不是养寻常牛羊,而是驯养传信的猛禽与可以做为船只的鼋,利润很大。
第五收益来源是香油钱之类的东西。
第六收益来源是售卖书籍,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收益,在辛筝的压力下巫咸将巫宗世俗化得非常彻底。而不论是哪一种收益都是来自于氓庶,因而氓庶手头上宽裕,巫宗的收益也会增加。
很显然,不赚放贷的钱,巫宗也能盈利,还拿得更踏实。
四,让氓庶增加食谱,手头宽裕起来,税赋也会增加,而辛筝许诺用不完的税赋可以给他们修鸿沟。
五,得民心有利于巫宗立足。
林林总总掰扯了十来条,最终说服十巫,澜州所有的巫都进入高速运转状态。
带来的群巫与本地的巫有一个算一个都往死里用,上山下乡,用一切手段引导乡野农人增加食谱,种果树、种藕、养鱼、种牧草养羊,吃什么都行,就是别吃粮食,将口粮都省出来。
嫌累的青蘅也很大度,允许退出巫宗,做回庶人,不用受这份罪,不过群巫皆任劳任怨,再苦再累也没有半点怨言,没人选择退出。
澜州的巫都忙起来,北方的巫自然也不能闲着。
澜州人口太少了,靠自然增长,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巫宗果断效仿辛筝,从北方薅人口。
辛筝薅人口的方式是多方面推动。
绝对长子继承制下让非长子的子嗣继承不到任何财产,而在这样的财产继承制下,次子三子四子们在老家想要和长子竞争是不可能的,哪怕长子是个白痴也可以靠继承的资源摁死后头出生的弟弟妹妹。
优渥的家庭中余子们虽然继承不到一厘的财产,但教育条件还是有保障的,也更能看清自己的处境,长大后要么依附长子生活,要么去南方发展,有点心气的都会选择后者,这也变相的削弱了大家族。虽然财产高度集中在长子手里,但旁支人口全都跑了,这样的肥羊杀起来不要太容易。
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