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占地利,又有多年前的准备,有先天优势,但对手是经桓,在经桓的死磕下还能跟乌龟壳似的纹丝不动,寻常将领可没这能耐。
辛筝一直以来的表现都是治世的大才,不管哪里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条,就算因为将能赚钱的行当都写进了刑法里搞官营,连最基础的土地都没放过导致很多人口诛笔伐,却也没见造反的。
这年头可不讲究动口不动手,能动手杀人就不啰嗦的社会风气可是有千百年的历史厚度,辛筝前些年以铜铁应该优先满足农耕生产为由收天下之兵都挡不住民间械斗。
如此风气,能直接造反谁会只动口?
更别说这些年,很多人说辛筝废分封遭了报应,所以这几十年天灾不断,虽然是扯淡,但这种说法能出现足可见天灾的频率真的很高,以至于什么无稽之谈都能出现。
可就是没人造反,治理水平必须高。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治理水平很高,行军打仗的能耐便会一般,毕竟人的精力有限。
特例也有,比如四帝,哪怕其中治理水平最差的黄帝那也是看跟谁比;再比如几个有庙号的人王,所处的时代决定不能文能武就是死,疯狂压榨自己的潜力,充分证明人这种生物很贱,不给点压力就不能创造奇迹。
没人想过辛筝也是这一款,辛筝都是敲定谁去打,要通过战争达成什么目的,然后就撒手看将领们表现,所谓的亲征也是为了最短时间接管地盘,军事方面完全不干预,这是很典型的会用人的明君的特征。
青蘅一边调试箜篌一边道:“我记得她十几岁时有打过仗,并且没输过。”
“你也说她十几岁时,距今都多久了,而且她打的那几场仗也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战争。”巫咸一边用粥一边道。“谁能想到她真这么能,居然一直憋着不表现,不过话说回来,她要是把仗都打了,底下人也没机会表现和磨练,便不会有如今的能臣猛将如云。”
没有人生来就什么都会,哪怕是不世的名将也需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磨砺自己才能成为名将。
正用着膳便见辛筝的侍从来寻青蘅,巫咸摆了摆手让青蘅赶紧走。辛筝没事不会找青蘅,找青蘅不是有事就是机会教育,大部分都是后者,辛筝培养青蘅的心思很明显。
青蘅步入辛筝的书房便被辛筝扔过来一封简牍。
虽然有了比以前更好的纸,但简牍并未因此被淘汰,但纸是比以前的纸好了,不会一写就破,凑合着也能用来书写,但纸的缺点又不止一写就破这一种,更别提不会一写就破和写得舒服是两回事。
芥子手串的空间有限,望舒改良纸且用纸是因为纸没简牍那么占空间,方便随身携带,能容忍纸的其它缺点。但其它人又不似望舒一般有芥子珠这样的神物,走到哪便将书籍与草稿带到哪,自然不能忍。
特别好的纸倒也有,但成本之高....辛筝都舍不得用。
当然,纸的成本高的特别高,低的也特别低,后者的质量不如前者也不如简牍,但凑合着能用,也轻便,辛筝为了省钱干脆让官序用纸当学生的教材与功课本,能用就行。
官序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识字识数,量大管饱能用就行,其它都可以凑合,官方文书却不行,除了少数情况特殊的文书,如机密情报(方便藏匿),万里之外的公文(给驯养的猛禽减负,让猛禽能携带更多公文,也有用绢的)等,仍旧用的简牍,书写方便也便于保存,不易燃。
青蘅这些年打交道最多的书写材料便是简牍,手一摸便觉竹子的质感不对。
木竹也不是砍下来就能用,官方文书用的简牍有专门的处理工序,触感都差不多,这个却不同。
打开一看,确实不一样,这就不是人族的东西。
待青蘅阅完,辛筝问:“感觉如何?”
“青州那边应该很顺利。”青蘅道。“风洲很理智。”